自2021年房地产行业各项总量数据达到峰值后,2022年开始掉头向下,行业全年处于持续深度调整中。
多家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仅20家规模房企全口径规模超过千亿,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近9成百强房企累计业绩同比下滑,规模房企整体目标完成率处在历史低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尽管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部分央国企及优质民企资金稳健、表现突出,一线城市成交占比显著提升,改善及高端类需求也在下行周期里彰显韧性。此外,部分房企找准时机推出现房销售模式,抓住“五一”、“十一”、“双十一”等传统消费时点,同时依托数字化工具将线上与线下流量转化为销售成果,试图寻找各种可能的突围之举。
全年市场整体低迷,千亿房企数量腰斩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75968.5亿元,同比下降41.3%;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为53602.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为33723.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2.9%和48.1%。
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全口径)增速均有所下滑。
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107.7亿元,较上年下降33.1%;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35.0亿元,较上年下降45.5%;TOP31-50房企及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分别为519.4亿元和276.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0.2%和42.6%。
不同阵营企业数量均有较大变化。具体来看,千亿以上阵营2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1家,销售额均值2220.7亿元。第二阵营(500-1000亿)企业2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销售额均值636.1亿元。第三阵营(300-500亿)企业28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销售额均值372.8亿元。第四阵营(100-300亿)企业为5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5家,销售额均值207.2亿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22年,即使公开披露目标的房企数量较往年显著减少,但规模房企实际的业绩完成情况仍远不及预期。在公开披露年度目标的规模上市房企中,仅有滨江、越秀两家房企达成了全年业绩目标,多数企业截至12月末的目标完成率不足90%,不少房企甚至不足70%,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目标完成度均大幅低于2021年同期,部分企业目标完成度较去年同期的降幅大于20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上半年百城新房有所企稳,下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频繁扰动、房企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房价走势疲弱。12月,百城新建住宅价格环比跌幅0.08%,新房价格环比连跌6个月,且跌幅呈扩大趋势。
2022年,新建住宅价格年度累计下跌的城市有70个,下跌城市数量较2021年大幅增加55个。多个城市出现房价持续下跌态势,如哈尔滨、江门等10个城市年内新房价环比下跌月份超过9个月,其中哈尔滨全年12个月房价均下跌。整体来看,2022年多地楼市普遍呈现低迷态势。
在12月31日的“2023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2022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
央国企表现突出,改善需求显韧性
尽管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仍有部分企业通过稳健的财务运营、热点城市布局以及积极的推盘去化,表现出较强的抗周期韧性。
一类是央国企如华润、招商、建发、越秀、华发等,在本轮行业下行调整周期中表现稳健。在TOP100企业中,销售表现为正增长的只有12家,其中9家为央国企,占比接近80%。
另一类是部分优质民企如滨江、仁恒、瑞安等,基于自身资金面的安全、产品力在市场上的认可度也较高,在众多规模房企中表现相对突出,行业排名稳步提升。
此外,成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销售表现较强。2022年,百亿企业重仓一二线城市,50家百亿代表企业的一二线城市业绩贡献合计占比为81.3%,较2021年上升了3.4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市场承压,2022年业绩贡献率为18.7%,较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
长三角、粤港澳(内地)、京津冀三大城市群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分别为39.8%、15.1%、10.9%,合计占比65.8%,较上年进一步提升。从具体城市来看,上海、杭州、北京、南京、广州、苏州、成都、深圳、武汉、佛山分列2022年百亿代表企业城市销售额前十名。
改善及高端类需求也更显韧性。中指研究组对50家百亿代表企业2021年及2022年重点项目各面积段的销售额贡献分析得出:
50家百亿代表企业的90平方米以下首置型产品销售额占比为15.2%,同比减少0.8个百分点,刚需群体观望情绪较重;
90-140平方米首改产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51.9%,同比减少5.2个百分点,首改需求略显疲软,但仍占据半壁江山;
140-20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以上改善及高端型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显著提升,分别增加1.2、4.7个百分点至20.9%、12.5%,改善性需求表现出更强的韧性,在部分城市调控政策向改善需求倾斜的作用下,需求持续释放。
房企积极营销突围,“造血”功能正在恢复
在行业下行周期里,仍有“不躺平”房企通过推出现房销售模式、利用“五一”、“十一”、“双十一”等重要传统消费时点,并依托数字化工具将线上与线下流量转化为销售成果,试图寻找各种可能的突围之举。
一方面,为应对市场及购房者信心不足的情况,部分房企积极响应保交付的号召,依托既有资源进行现房营销,以实际的交付力与产品力打动购房者;另一方面,房企利用传统节假日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并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营销节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最大化流量价值。
2022年末,随着房地产“第三支箭”正式落地,企业融资通道打开。中指研究院认为,房企首要任务应是抓住融资窗口期,积极作为,最大限度补充流动性;同时恢复“造血”功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尽管当前房地产销售恢复节奏较慢,但随着核心二线城市优化调控政策及防疫形势的好转,核心城市市场或将率先企稳,企业应积极营销加速回款。整体来看,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将处于“去库存”阶段,企业应以销定投,积极运用数据工具科学决策,优选城市、优选项目,实现换仓,通过深耕价值城市穿越行业周期。
中指研究院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叠加房企信用逐步修复,楼市宽松政策持续显效,市场信心或有望修复,2023年房地产市场预计将逐渐企稳,但所需的恢复时间或较长。
亿翰智库研究报告也认为,行业利好因素不断释放,能够受益的群体已经开始享受政策带来的正向性,但是政策作用的释放仍需要时间,信心的修复仍有很长路要走。
对于企业来说,无论行业什么时候能够走出困境,高杠杆都不可能再持续下去,需要从根本上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轻资产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能,代建更是被多方看好。旧的思考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再适应新的发展潮流和趋势,企业需要找到新的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编辑:黄宁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