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进入寒冬,低迷是其挥之不去的标签。如今,地产下行对房企造成的影响究竟有多深,终于展现在了台面上。
从各家房企摊开的财报不难看出,2021年,超2/3的房企遭遇“滑铁卢”。
近7成房企预亏或利润下滑
1月28日,31家房地产A股上市公司集中披露2021年业绩预告,意料之内地一片惨淡。
据公告显示,2021年,首开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6亿元-9亿元,同比减少71%至81%;迪马股份预计归母净利润9015万元,同比下滑95%;荣盛发展预计归母净利润1亿元-1.5亿元,同比下滑98%-98.67%。
部分房企甚至已然出现亏损。据公告显示,2021年,阳光城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45亿元-58亿元;新华联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29.4亿元-37.2亿元;华夏幸福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331亿元-391亿元。
而这还只是行业的缩影。综合wind、公告数据显示,截至1月29日午间,共有58家房企公布业绩预告。其中,16家房企业绩下滑、12家房企续亏、12家房企首亏,亏损、下滑比例高达69%。
按照最低下滑速度来看,预计归母净利润下滑速度超过100%的企业包括美好置业、新华联、阳光城、世联行、宋都股份、华夏幸福、蓝光发展等13家。其中,下滑速度最高的为南国置业,同比下滑达5735.71%。
按照最低亏损额计算,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超10亿元的房企多达10家。其中,华夏幸福、蓝光发展亏损额度超百亿,亏损额度分别为331亿元、120.37亿元。
对于预亏或下滑的原因,企业基本围绕着疫情影响、债务违约罚息、房地产项目销售乏力、2021年度结算减少、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处置等因素展开。
实际上,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在资本市场也有所体现。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A股房地产行业总市值从2021年1月1日的18836.77亿元跌至2021年12月31日的18555.94亿元,总市值跌去280.83亿元。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这是行业整体销售去化不畅和流动紧张的直接反应,也是房地产行业目前的整体现状。房地产正在遭遇流动性困境之下的信用下降乃至丧失的难题,让正常的经营性循环无法持续,如果这一状况不能迅速改变,未来恐怕就不只是亏损和业绩下滑的问题了,一些房企被迫市场出清也是大概率的事情。
三四月或迎向上行情
那么,转入2022年的房地产市场,是否还将延续这一态势?
近期,多部门均表达了对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五年期LPR从4.65%下调至4.6%。这是时隔20个月后,5年期LPR迎来的首次下调。
在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看来,2022年,从整体上看,会比2021年表现稍微好些,毕竟现在政策已在暖风频吹。只是,从发出政策到政策产生效果,需要时间等待“药效”发挥。他表示,“预计三四月份应该可以有一波(向上的)行情出现。”
“上半年是比较关键的时期。”卢文曦称,如今出现问题的中小型房企如果上半年还没有“翻身”,基本就难以改变现状了。“2022年,市场两极分化也将会更加严重。”
而政策效果也已经开始有所显现。以LPR下调效果来看,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月,103个重点城市平均房贷利率和放款周期已恢复至2021年年中的合理水平。其中房贷主流利率环比下调的城市为59个,较上月增加19个,其中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等重点城市房贷利率均有所下调。
放款周期方面,64个城市放款周期较上个月缩短。4个一线城市银行放款速度均有所加快,广州较上月缩短40天以上,北京平均缩短12天至70天以内。合肥、武汉、杭州、南京、厦门、成都等二线城市平均放款周期均缩短20天以上。
市场也已经开始逐渐回暖。不过,柏文喜提醒,房地产行业依然会存在,但行业基本面和底层逻辑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未来房企应认真研究和对待这一基本面和底层逻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企业战略和业务转型方向。
例如,除了部分房企可以做大做强成为行业巨头之外,更多房企可能需要转型为更为精专、在细分领域里得以立身的涉房服务机构。据其判断,“接下来,行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都将会迅速提高。”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编辑:王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