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正在制定“1+N”政策体系,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11日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发表视频讲话时,首次介绍了“1+N”政策体系的制定思路和主要内容。
他说,正在制定的“1+N”政策体系,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十四五”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逐步减少。
积极谋划低碳零碳科技发展战略,推进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可再生能源制氢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智能电网技术、先进储能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等研发和推广,加快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和金融财税等制度创新。
解振华说,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科技及基础能力偏弱,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装机总量约占全球33%,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约占全球50%,5G技术世界领先,为智能化电气化奠定了有利基础。
他用一组数据介绍了减污、降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2005年相比,全国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下降了48.4%,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9亿吨,既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又很好实现了气候行动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我国采取积极气候行动,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就可以带动130多万亿元投资。摄影/章轲
解振华还例举了另一组数据:据测算,我国采取积极气候行动,仅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领域就可以带动130多万亿元投资,相当于每年GDP的2%至3%,市场潜力巨大,不但可以降低产品的“碳密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竞争优势,还可以从源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望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可达15微克/立方米,大幅提高民众健康水平。
年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表示,与发达国家先解决环境污染再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过程不同,中国既要减污,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又要有效控制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打好坚实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协同推动减污降碳,成为我国当前必然选择。
赵英民介绍,生态环境部正在按照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系统谋划路线图和施工图,加快推动相关规划和政策机制出台。他说,国家同时鼓励各层级因地制宜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并打造典型样板。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重点行业和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行动。
减污降碳如何协同?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在年会上认为,未来可从六个维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目标协同,促进大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实施空间协同,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双高”的区域;实施对象协同,识别重点区域和钢铁、水泥、散煤等行业实现协同治理;实施措施协同,保障减污与降碳任务措施高度一致;实施政策协同,创新协同政策机制,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实施平台协同,建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