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政策 >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判断与分析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判断与分析

大家车网 2010-11-16 11:14 来源:网上车市网站 作者:

2011年中国汽车市场基本判断与分析(2)

三、关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政策因素是国内汽车销售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而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策因素实施。因此,他是仅次于经济因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一)、2009、2010年中国已取得新车产销世界第一的地位,这是大的国际影响性的环境。2011年是否继续保持这一地位,国内外同时关注。但同时出现的产能过剩,能源问题,交通问题,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应对?

(二)、中国大城市纷纷陷“赌局”各种规划各自为政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刘志全日前在2010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指出,目前全国约1/5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113个重点城市中1/3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Ⅱ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

虽然中国正在不停地修路,可还是赶不上汽车增加的速度,很多城市市中心经常堵车,有时候甚至会堵上一整天。恶劣的路况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开车已成为最浪费时间的一种出行方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正在成为“堵”城,而且这种趋势正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日前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中国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财富。

必须注意到,汽车正在制造一场新的城市危机。汽车越来越多,但汽车轮子却转不动。骑车要比开车快,成为城市交通一大怪。城市道路不足和城市交通管理落后造成大城市交通拥挤,这是我国大城市的通病,对城市居民的汽车消费也形成极大的制约。以北京市为例,每年用于道路建设的资金达20亿元以上,占城市基本建设的11%-15%,大大高于国外通常的5%的比例,市区道路面积平均每年递增4%,但机动车的平均年增长率却高达15%。

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课题?我们不禁要问:迎接汽车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

而在汽车市场的突飞猛进中,我们恰恰忽略了社会承受能力。我们不能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的产业视角来认识汽车问题,而必须从汽车社会的角度来全面看待和反思我们的汽车发展思路和相关政策。

(三)、以京城为例环境问题何以应对

目前北京千人拥有汽车量达256辆,尽管增长很快,但和韩国、日本、美国的千人拥有机动车数量比,还相差很多。为什么我们汽车拥有量相对较低,但拥堵状况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另一组数字似乎给出了答案——相比伦敦、巴黎、纽约、东京,2009年北京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线网总长度和密度远远低于这几个城市。更重要的是,人均道路面积相当低——2008年北京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6.2平方米,而几个大的世界城市都达到了10.7平方米甚至28平方米。 今年年初,北京市提出要建世界城市,一方面我们看到北京GDP总量、人均GDP增长很快,另一方面,相比伦敦、巴黎、纽约等世界城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仍然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迅速,另一方面,我们人均汽车拥有量却仍然较低。


  再以北京为例,交通拥堵的问题,已从中心区扩展到全城,而且现在正逐步扩展到北京以外。京藏高速公路大拥堵已不是个例,城际公路的拥堵已开始蔓延。由此,要解决北京交通的问题,必须要跳出北京来研究北京。京津冀当之无愧是世界级的城市群,它与世界联系的便捷度、与国内大区域间联系的便捷度、与大城市群联系的便捷度,都需要我们站在世界城市群的角度,从战略层面上考量。让天津、河北等更多的城市参与交通问题的总体设计。

学校、医院、图书馆、演出场所……城市中心,集中了大量优质公共资源。仅以医院为例,北京的许多医院已不只是北京人的医院,更是全国人民的医院,大量的人流从不同地域汇集于此,交通拥堵在所难免。公共服务机构的本质是服务于百姓,但过于集中的分布一则背离了公共服务的本意,二则更增加了不必要的交通需求。而今天,北京1000余所小学的门前及附近道路上,由于接送孩子正在形成交通拥堵……

此外,由于大量商务区和行政办公区集中于市中心,过度开发和人流高度聚集,高昂的房价让大量人群迁往外环和城郊,而这些地方却不能有效吸纳就业,导致职住分离矛盾加剧。“亚洲最大社区”天通苑被喻为“睡城”。居住在这里的39万“候鸟居民”每天长途跋涉去城里上班。这里的一位经营者感慨地说,他在天通苑的酒吧经过一年的惨淡经营最终关张。很多人路上为对付拥堵已经累得不行,回到家就只想睡觉,请他去饭馆白吃都不肯去。在这样一个睡城,能做什么生意?

城市规划的预见性不足,城市产业布局的失衡,实际上已经埋下了交通拥堵的“隐患”,而当实际的拥堵问题出现后,再去对已有规划进行改良,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总之,上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形成了尖锐的矛盾,最终比较简单的办法,将是对汽车销售和消费实行限行限量来缓解矛盾。

责任编辑: 黄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