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0-07-21 00:00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张漪然
我从未去过意大利,但我开过今天市面上几乎每一款玛莎拉蒂——不知道这是一种不幸,还是幸运?每一辆玛莎拉蒂都让我想起一位意大利的传奇人物:Quattroporte让我想起凯撒,GranTurismo让我想起罗伯特·巴乔,而GranCabrio则让我想起斯巴达克斯。我必须承认,我既没去过意大利,更无缘乘坐时间机器回到几千年前去拜会某些传奇人物,我的这些印象完全基于两部电视剧——《罗马》和《斯巴达克斯》,以及大学年代的看球经历。在电视剧中,凯撒衣着光鲜,威风凛凛;而斯巴达克斯则只着一块遮羞布,可那身肌肉绝对比世界上最美的衣裳更加动人。这正是Quattroporte和GranCabrio的差别:Quattroporte固然拥有让奔驰S或者宝马7黯然失色的容颜,但总算还懂点礼貌,不至于太过嚣张;可GranCabrio呢,不让你无地自容它是不会罢休的。
半个世纪前,法国著名文化评论家罗兰·巴特说过:“今天的汽车几乎就是伟大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等价物,它们是一个时代的伟大产物,由不知名的艺术家们孕育,被所有人当做一件具有纯粹魔力的物品消费——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非只是实用的交通工具。”当年罗兰·巴特说的是雪铁龙DS 19,我觉得这话拿来形容GranCabrio倒是正合适。前些天听到一个段子,说法国时装和意大利时装的区别是:法国时装只有模特穿才好看,而意大利时装普通人穿也好看。不知道我们ELLE编辑部的同事们是否同意这论调,我看这话倒挺适合拿来说车的:法国的概念车一辆比一辆漂亮(没错,我说的是雪铁龙),但要说到量产车,意大利人似乎才是缪斯的化身。我相信美对于亚平宁半岛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不信你看那些意大利“美食”:真是美到极致,食之无味。
言归正传。虽然玛莎拉蒂坚持将GranCabrio定位为三叉戟上的第三极——一个全新的车型系列,但事实上这辆敞篷车确实是在GranTurismo的平台基础上开发的。GranCabrio的三围尺寸与GranTurismo完全相同,其整体造型也非常接近:玛莎拉蒂特有的肌肉感(尤其是在四个轮罩的位置)、经典的V型发动机罩、源自鸟笼概念车的流畅线条、继承自1953年的玛莎拉蒂A6GCS的前格栅、由96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三角形尾灯……你当然可以一眼就辨别出两者,典雅的软篷设计让GranCabrio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掩饰自己的身份。作为一个视觉形象,GranCabrio的魅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充分展现了一种极具意大利特质的美感,那是一种健硕的美感,一种风格强烈的雕塑感;其二,无论顶篷打开或是闭合,它都保持了自己的独特气质,这一点很多敞篷车都无法做到(我脑子里闪过的是Boxster)。
GranCabrio的内饰保持了与外观同样的水准,无论是各部分形式的设计组合、色彩的搭配还是材质的质感,都足以展示意大利人在时尚方面的造诣。就做工的精致程度而言,完美主义者还是可以在GranCabrio身上挑出一些刺来,但我的感觉是,从老款Quattroporte到新款Quattroporte,再到GranTurismo和GranCabrio,玛莎拉蒂的工艺水平一直在进步。玛莎拉蒂为客户提供了多达400万种个性化方案(学过排列组合的朋友一定知道这数字是怎么来的),但我建议,除非你对自己的审美品位和时尚感觉有十足的把握,最好还是在意大利人为你推荐的几种有限方案中进行选择,尤其是内饰。对敞篷车而言,这格外重要,因为当你敞篷驾驶时,所谓内饰便成了外观的一部分。
为什么是软顶?我想首先是因为软顶给人一种更为优雅的感觉,这种由历史、文化和心理因素积淀而成的感觉让软顶在顶级豪华敞篷车阵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玛莎拉蒂肯定是这么定位自己的。软顶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相比硬顶,其重量更轻,有利于控制车身自重,降低车身重心,同时保证在顶篷敞开和闭合时前后轴配重均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就GranCabrio而言,其软顶重量仅为65公斤,整车重量较之GranTurismo仅增加了100公斤,而且前后轴配重在开篷和闭篷状态下均保持理想状态(开篷:48:52,闭篷:49:51)。软顶的另一个好处是,由于顶篷自身体积较小,因此开篷时占用的存储空间——即对储物空间的挤压——也相对较小。这一点对于致力于营造一个真正的四人空间的GranCabrio而言,应该不是无足轻重的。至于软篷设计固有的缺陷,比如风噪控制、全天候条件下的实用性等,我的看法是:玛莎拉蒂做了不错的工作,比如其软篷三层结构的中间一层为绝缘层,其整体风噪控制水平也还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不认为这些问题会对GranCabrio的车主或潜在车主带来任何困扰,这些富豪们的车库里有足够多的马甲应付各种状况,而GranCabrio的天职,只是吸引那些嫉妒的目光。
责任编辑: 吴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