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养护服务近3年成交额年均增长265%,46~55岁消费者的鲜花消费近3年成交额年均增长120%,36~45岁、 56岁以上消费者在生活旅行上的成交额近3年年均分别增长66%、 54%……这些数据反映出了中国消费者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显著变化。现如今,生活服务消费成交额年均增长49%,用户年均增长更是达到70%,据测算,服务性消费2022年在国民支出中的占比约46%,可见,服务性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半壁江山”。在新形势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助于消费结构升级,也有助于消费整体提质扩容,创造更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95后偏好摩托服务,75后偏好中医服务
上述数据来自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京东共同发布的《中国生活服务业消费趋势报告(2022)》。从孕产服务、母婴服务、教育培训,到家政服务、养车服务、旅游服务、健康服务等数据来看,服务商品的多样性导致消费群体的拓展。
从消费者画像看,26~35岁即85后消费者是线上服务的主力消费群体,成交额占比超过40%,且3年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服务消费的市场份额出现从25岁以下消费者向36 岁以上消费者转移的趋势,95后是最早尝试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消费形式的群体,26岁以上的家庭用户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消费需求更大。近3年,46~55岁用户的服务消费成交额年均增长143%,36~45岁用户的服务消费成交额年均增长72%,26~35岁用户的服务消费成交额近3年年均增长44%。
从服务消费的结构上,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在服务消费品类上鲜明的差异,年轻消费者对于如摩托车、游戏等个性化、悦己型服务更青睐;随着年龄增长,如房产、运营、孕产等家庭类和商业类服务占比明显增加;消费群体超过46岁以后,对中医等健康服务的偏好迅速增加。
即使同样关注健康服务,不同年龄段的选择也完全不同。25岁以下的消费者选择了更多疫苗、基因检测等服务,“治未病”是他们享受服务的目标;而46岁以上用户则更多在治疗目标明确的医疗服务上消费。值得关注的是,75后群体在安装调试、家电服务、清洗保养等品类的偏好,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信号。能自己动手就不求人,更愿意购买实物商品而非服务、内容等“摸不着”的商品……这些曾是75后的消费特征,而当他们开始愿意花钱享受服务时,则代表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巨大市场机会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线、二线城市,县域农村成为服务消费市场份额较高的市场之一,2022年上半年成交额占比为15%。近3年,县域农村地区服务消费的用户数年均增长 138%。西北地区的服务消费成交额近3年年均增长超过100%。
全产业链与全渠道经营相结合
报告显示,服务消费体现出品类日益丰富、领域日益细分、专业性日益增强的趋势。近3年,属于基础生活范畴的服务产品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100%。其中,洗衣服务、家政保洁和家电服务近3年成交额年均增长分别为466%、299%和131%。属于消费升级领域的健康型服务产品消费增长最快,其中,中医服务、家庭医生服务和眼科服务近3年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10倍,疫苗服务成交额年均增长超过5倍。
报告指出,对于相关服务提供企业而言,市场机会很多,成长空间也很大,但这块市场对服务商品的标准化、服务质量保障要求很高,建议企业要把规模拓展的优先级放在其次,把提高服务的专业度、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
随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花钱换取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样的消费理念被更多人接受,服务消费呈现出明确的成长趋势。企业一方面要找到精准的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更要不断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体验感,后者对于用户养成持续消费服务的习惯至关重要,也是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保持高水平且稳定的服务质量,对于传统服务企业拓展线上渠道而言,形成了一定挑战。
由于传统方式的服务企业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受社会因素、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报告建议,将数字化的销售渠道与全产业供应链连接,更高效地调度人力、物力资源,以满足增长旺盛的消费需求,同时降低经营风险。通过各渠道销量的变化控制产业端的产量,制定营销策略,有利于服务标准化的制定,提高了消费体验。
报告还指出,在家政、养车、装修等很多服务场景中,不仅需要人力进行服务,还需要消耗对应的产品。产品和服务都需要高质量的保障,以带给用户持续、满意的消费体验。报告认为,服务提供方与产品生产方深度合作形成的“服务产品”模式能给消费者带来两方面的品质保证,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体化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