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银行理财进入全面净值化时代,今年一季度,部分理财产品出现“破净”现象,引发投资者的关注。与此同时,大额存单等“保本型”产品,再次获得部分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目前相关理财产品表现如何?对于投资者而言,二季度配置理财需要留意哪些问题?
银行理财:理性应对净值波动
今年以来,受股债两市持续低迷影响,银行理财遭遇“大考”,不少净值型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甚至跌破初始净值。
国信证券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3月29日,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累计净值小于1)数量达到1982个,占比达到6.97%;理财公司中,破净产品数量达到1443个,占比为14.97%。
“破净”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投资者的关注。在分析人士看来,产品净值走势是对底层资产价格波动的真实反映,理财产品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净值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不能仅看产品净值阶段性的回撤。因为市场在不断变化,浮盈浮亏只是市场变化的体现,产品的真正收益取决于产品到期时的表现。”普益标准指出,总体来看,对市场波动相对敏感的产品以长期限、封闭式为主,资产配置策略以“固收+”居多,虽然产品净值短期可能受市场波动影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回暖,投资者可对产品长期收益保持信心。
事实上,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依旧是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避险工具。央行2022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6.3%、22.1%和16.2%。这也意味着,有超四成的受访居民依然将理财产品作为“首选”。
对于投资者而言,接下来该如何理性应对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福建银保监局提醒,面对新变化,消费者需谨记收益、风险成正比,更好地了解理财产品特性,购买与自身风险偏好相符的产品。若完全不能承受任何市场风险,可以选择存款产品;如果风险偏好较低,可选择投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建议选择投资股票、期货等市场的权益类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认为,在未来的理财投资中,投资者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对资产管理的需求,通过最终的财富管理目标明确自己的收益目标,如购房、子女教育、养老、遗产传承等,不同的财富管理目标对应着不同的预期收益和投资期限。同时要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通过平衡风险与收益选择最适合的理财产品。其次,投资者需要了解资本市场和资管产品的特征,在了解资管产品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理解各类产品的收益和风险特征,转变“刚兑”环境下的投资习惯,客观看待收益与风险的必然联系,更快地适应资管新规下逐渐规范完善的金融市场。
大额存单:利率维持平稳走势
另一方面,受理财产品收益波动加大影响,以大额存单为代表的“保本型”产品,再次获得部分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记者查询发现,经过此前调整,大额存单部分期限平均利率趋于稳定。目前,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3.55%,而利率没有浮动限制的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利率相对较高,仍有部分产品超4%,最高为4.05%。
从不同期限大额存单来看,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新发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6个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平均利率为1.866%、2.064%、2.283%、2.869%、3.533%、3.986%,和1月相比,大额存单多数期限平均利率环比上涨。
“2021年6月下旬存款利率定价方式调整,当月大额存单3个月-1年期利率大幅上调,2-5年期利率大幅下调,随后中短期利率先抑后扬,整体略有上涨,长期利率走势一直稳定,很多银行将利率调整至上限水平,各银行利率水平较为接近。”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总体来看,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各期限平均利率均接近上限水平,整体差异不大;国有银行因利率上限较低,所以各期限利率水平也要低于其他中资银行。
在分析人士看来,未来大额存单平均利率整体上行空间很有限,大概率会维持平稳走势。而相较于其他固收产品,大额存单利率仍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对于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中长期大额存单依然较为“抢手”。
由于大额存单提前支取均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在此情况下,业内人士建议,如果投资者购买金额比较多,可以考虑分批购买。此外,对于流动性需求较高的投资者,还可以选择带有“可转让”标识的大额存单产品。如急需用钱,可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平台进行转让,转让成功后相比提前支取利息损失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