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实施近70项突破性、引领性政策,落地140余个标志性项目和功能性平台,北京“两区”建设两年来,已基本完成国务院批复的“两区”方案涉及各项任务。在日前举行的“两区”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在“两区”政策带动下,今年前8个月,北京实际利用外资152.4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超过九成。
为更好地提升北京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北京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从突出开放压力测试、突出“准入即准营”、突出先行先试,引领土建工程全环节改革、突出法治建设,引领高标准投资权益保护、突出特色精准服务,引领投资促进体系创新、突出跨部门协同,引领企业出海护航体系夯实、突出辐射带动,引领全市和京津冀新一轮改革开放、突出制度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等八个部分22条措施发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准入准营体系,进一步优化自贸试验区投资环境。
“两年来,‘两区’政策落地成效更进一步,一批试点扩面拓展了普惠性。例如,在金融领域,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企业新增10家,涵盖制造业、服务业、能源等多个行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全域,试点主体在高新技术企业基础上增加“专精特新”企业;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自贸试验区。”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如是说。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准入准营体系,北京积极探索,开展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试点,深化资本项目便利化改革试点,外债一次性登记试点范围由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扩大至自贸试验区,并允许非金融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目前共有11家企业办理了14笔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取得衍生品业务资质,目前已有4家财务公司取得远期结售汇业务资质。
今年9月1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试行办法》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正式施行。实施以来,全市已有1225户市场主体通过确认制办理了登记业务,自贸试验区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在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经营便利度方面,我们还启用港澳地区非自然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简化版公证文书。”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燕凌表示,同时,在北京经开区简化医疗器械批发领域和食品连锁经营领域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手续,“一证多址”改革试点,实现场景落地,目前已为多个食品连锁公司颁发《综合许可资格证》,为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颁发了载有多个经营场所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设立演出经纪机构从事营业性演出活动审批事项法定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统一缩减至10个工作日内,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如有特急需求,还可进一步压缩审批用时。
在推动土建工程全环节改革方面,北京在经开区试点告知承诺制开展施工许可审批,核心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可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以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目前,通过告知承诺制申请施工许可共计28个。深化“非禁免批”改革,研究扩大非禁止区域范围,35千伏及以下接电项目和中压及以下接气项目在禁止区域外免予占掘路审批。进一步扩大市政接入工程“非禁免批”、并联审批的适用范围,今年来全市共有并联审批、“非禁免批”案例59个。支持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一站式”办理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过户,实现一次申报、一网通办、一站办结。
“我们还进一步健全机制强化精准服务。建立市区协同项目促进工作机制,为重大项目组建联合项目组,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服务。”李燕凌告诉记者,在推动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方面,依托全国一体化平台,改版京津冀“一网通办”专区,上线企业开办、公积金、社保等231项事项“京津冀+雄安”四地通办,推出“两区”建设“同事同标”专题,上线150项“同事同标”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