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120家数字经济企业,累计提供产业政策扶持专项资金7.91亿元;引入中科院两个研究所以及哈工大、东北大学等一批产学研项目;加速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8%左右,税收增长29%左右……辽宁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2021年颇不寻常,收获了累累硕果。
谈及高质量招商引智的经验,沈抚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董峰表示,沈抚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努力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进程中,做到改革创新走在前,落实新发展理念干在实,实现高质量发展做示范,将政策精神落到实处,将谋事创业干在实处,书写了一部“实干经”。
锐意创新时不我待结硕果
2021年12月22日,北京龙芯中科总部大厦,一场颇有科技感和含金量的研讨会在这里举行。作为主办方之一,董峰从近千里远的辽宁浑河之畔来到这里,向广大科技企业发出热情邀请,现场收获了金融试点合作项目和龙芯云计算中心项目等相关成果。
这只是董峰推动众多招商工作的一个普通场景。一年来,沈抚示范区主动出击,招商引智干在实处,争取了大量数字经济项目入驻示范区。
千里奔行主动招商的动力,来源于示范区的使命担当和对政策精神的全面贯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辽宁省副省长陈绿平的带领下,我们真正做到以思想为指导,以实际行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董峰表示。
2018年9月,国务院批复《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将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定位为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的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的新引擎。
3年多来,示范区以时不我待的急迫感,始终锐意改革创新。董峰自2019年11月履新党工委副书记、管理委员会主任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示范区示范什么”。对此,董峰娓娓道来:重点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建设“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上当先锋、做示范;在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生态体系、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当先锋、做示范;在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当先锋、做示范;在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创新、绿色、智慧、高品位的现代化城市上当先锋、做示范。
“我们希望建设一个体制机制新、创新能力强、开放程度高、营商环境好、生态环境优的示范区。”董峰说。
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谋发展
广袤的沈抚大地上塔吊林立,升降转合之间折射出来的是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从某种程度而言,“塔吊指数”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景气指数的“晴雨表”。目前,沈抚示范区内塔吊达352台,比2020年翻了两番。
建设热潮充分涌动,车流人气加速集聚,各领域改革齐头并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重大项目纷至沓来,特色公园逐步建成,民生福祉改善,群众幸福感更强……董峰描述着近几年来沈抚示范区的全面变化。变化产生于认知及其行动,在回答了“示范区示范什么”的根本问题之后,董峰花了更多的精力在探索并实践“企业为什么来,来了能发展什么”。
“我们的生命在于改革、我们的前途在于创新、我们的价值在于示范”已经成为这里的思想共识。董峰表示,作为以“改革创新”命名的示范区,沈抚示范区坚持推动思想真解放、大解放、快解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做到先干不争论、快干不议论、实干不空论,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创新突围,不仅达成了思想共识,而且以“十大领域”改革为牵动,形成了具有示范区特色的5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示范引领作用正在逐渐释放,并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生态,厚植了土壤。
董峰强调,沈抚示范区聚焦“四大定位、五大任务”,不动摇、不折腾,尤其是瞄准打造改革创新“试验田”和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目标,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不断提高精准招商能力,把招大引强作为工作重点,高标准策划,高水准推进,尽快落地一批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全力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董峰进一步表示,沈抚示范区保持改革创新的攻坚定力,保持发展成果的普惠共享,保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先机,保持开放格局的加速扩大,保持工作作风的锤炼优化,大大提升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此同时,沈抚示范区积极抢抓机遇,围绕“数字辽宁、智造强省”战略,定规划,强招商,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的集聚和规模效应已经显现。
“肩负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历史使命,希望吸引更多的企业把最优的产业、最核心的技术、最好的人才带到示范区投资兴业,共谋发展。”面向2022年,董峰强调,沈抚示范区将做精数字招商,做足资本招商,做优平台招商,做准撮合招商,做实园区招商,不断吸引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入驻,进一步助推沈抚示范区实现辽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