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昆明召开,大会将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篇章。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金融的力量不可或缺。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曾撰文表示,绿色发展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从观念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创新金融制度安排,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有效抑制污染性投资。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为绿色发展服务。同时,要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变化给企业资产负债表、抵押品价值等造成的风险。
近年来,工商银行积极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全集团绿色金融战略规划和投融资决策之中,支持了一大批生物多样性友好的项目和客户,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贡献工行智慧、工行力量。
绿色金融创新提速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等其他工作具有较强协同作用。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面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15万亿元;绿色债券投资、绿色非标代理投资、绿色租赁融资等余额4000多亿元,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近100亿美元,绿色投融资各项主要指标均保持市场领先。
在顶层设计方面,早在2007年,工商银行就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发展战略,自上而下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建设。多年来,工商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治理架构,形成了董事会、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领导,各部门协同分工,分支机构积极创新,全员参与的绿色金融战略推进体系。目前,工商银行已经构建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租赁、理财投资等多产品在内的综合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全产品、全链条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工商银行绿色金融创新提速,首批开展了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各类绿色债券的投融资业务。其中,已主承销“碳中和”债券12只,承销规模保持市场领先。积极参与国家绿色产业基金、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开展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积极创新资本市场金融产品,旗下子公司工银瑞信推出市场首只ESG主题ETF基金,工银理财推出了“碳中和”资产配置指数以及绿色金融理财产品。
加强战略引领
工商银行将“促进生物多样性”明确写入集团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积极采取措施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投向动植物资源保护、生态功能区保护、河湖湿地保护等生态保护修复类贷款余额超过千亿元,所支持的项目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云南省为例,工商银行积极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和流域绿色发展。在支持洱海流域环境治理方面,有效控制与削减流域污染负荷,改善洱海沿岸村落环境卫生状况,加快流域生态保护步伐,促进流域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对实现流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支持抚仙湖治理方面,支持玉溪市东片区暨“三湖”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应急工程项目,有效解决了华宁、通海、江川、澄江县城和玉溪中心城区的生产生活严重缺水,以及“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为“三湖”生态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升环境风控质效
环境风险防控是绿色金融的重要一环,对制约生态破坏性项目投资、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生态友好领域、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工商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境风险管理政策、制度和流程,持续推进投融资绿色转型,从严制定环境准入标准和风险管控措施,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及土地、健康、安全等硬约束,禁止融资进入非生态友好类的项目和客户。
对于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基础设施及建材行业等可能存在生物多样性风险的行业,工商银行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积极支持环境友好类客户、严格限制对环境风险较高客户的资金投入。对投融资,工商银行实行绿色分类管理,配套差异化管控措施。近期,工商银行在业内首创环境风险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环境风险信息实现了智能化提示及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