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华泰未来掌门人张宏亮:一个思考的年轻人

华泰未来掌门人张宏亮:一个思考的年轻人

大家车网 2012-11-15 20:07 来源:中国商人·汽车人 作者:

华泰未来掌门人张宏亮:一个思考的年轻人(5)

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英国呆了10年、主修金融专业的张宏亮,最终还是要回到父亲身边,回到华泰集团。适逢寒暑假,他都会回国,被父亲安排到公司的事务之中,干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听会。无论是否能听懂,他都必须“耳濡目染”。

2004年,懵懂的张宏亮,开始接触到对自己“汽车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彼时,华泰与韩国现代签署技术合作协议生产现代越野车系有两年之久,通过CKD方式,在中国生产特拉卡与圣达菲。市场形势的向好,给这个刚进入汽车领域的民企带来了莫大信心。然而,事实却又来了当头一棒。因为CKD所需的发动机与变速箱因配套商的原因供应不上,本期待市场火爆的华泰汽车,受到了钳制。

摆在前面两条路。一是像国内其他自主车企一样,将资金实力全部压在整车开发上,核心动力总成通过购买获得;二是将核心技术拿到自己手上,由自己掌握产业链条的关键。在冀望与现代汽车全面合资未果的情况下,军人出身的张秀根,倔强地选择了第二条路。在当时看来,这条路冒着巨大风险,而又无法预估成效。

“没有动力总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开发任何产品都比较难。当初没有和现代合资,也没有选择开发新车型,我个人认为是对的。就是能开发,也没有核心的东西。大家都在抢发动机和变速箱,整个产能就那么大,说不给你就不给你了,还不如把底子做实了。现在我就完全不用担心,想开发几款车开发几款车,只要市场认可市场接受。”

对于父亲当年的举动,张宏亮颇为崇拜。与其处处受制于人,倒不如自己决定命运。这也给他内心中烙下一个印记——做车,也和做人一样,争的就是一口气。

华泰汽车虽业绩平平,但业内对其依然有所肯定——与本土车企先整车后技术的发展思路不同的是,华泰在规划整车平台的同时,从意大利VM公司和德国ZF引进了1.5L、2.0 L、2.8L、3.0L柴油发动机和柴油版的四速、六速变速器,统一由内蒙古欧意德发动机有限公司运作。

当时的设想是,如果此役能成,华泰将彻底告别曾经的卑微姿态,而将以一个拥有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绿色企业的身份高调进入市场——因为2003年~2005年,国家的一系列产业政策都提及对清洁型柴油乘用车的鼓励。不过,国家后续对柴油乘用车态度的变化,出人意料,柴油政策至今“模糊化”,业内对华泰的柴油前路多数持以观望态度。

但张宏亮信心笃定。国外求学时,他就看到太多的清洁柴油汽车在发达国家道路上行驶。从长期来看,尤其是随着全球石油储备量的减少,清洁柴油依然是巨大的蓝海。更何况,华泰已经致力于柴油与汽油发动机的共同开发。

按照张宏亮的说法:“华泰是目前国内惟一能够生产自主品牌自动变速箱的企业,这意味着我们打破了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而华泰在发动机上也花费了很大投入,包括与意大利VM公司合作建立了鄂尔多斯清洁柴油机生产基地,与德国博世合作开发电控喷油系统,变速器包括与柴油发动机的匹配则与德国ZF(采埃孚)变速器公司合作。30万台柴油发动机基地和45万台自动变速箱基地,如此大的产能,华泰冀望构建全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其不仅是一家整车制造商,还向其他整车厂输出自己的动力总成。由于意大利VM、德国博世、德国ZF是世界顶级供应商,其客户包括各大主流品牌,一旦条件成熟,在现有为力帆、黄海等厂家配套的基础上,也不排除未来更大的商机。

“抢在同行们前面行动”,从世界一流柴油发动机生产技术,到柴油车的由内到外的优秀制造能力,再到销售网络,华泰均已具备。据了解,华泰柴油发动机目前已经取得出口份额较大的定单,每年出口俄罗斯1000多辆柴油版圣达菲。在立足本土市场的同时,华泰的国际路线,是逐步进入俄罗斯、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尼五大新兴市场,突破欧美、日本发达市场的战略步骤。

张宏亮强调,华泰要走国际化的道路,未来有这样两个打算,一是要把外资引进来,二是要走出去合资合作。但是,这种合资合作,和国内的合资合作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不排除合资合作,但是我的主体一定要是自主,我的总部一定要独立,比如就拿出集团下面的一家公司去进行合资,我们绝对不能失去话语权,否则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我们有自己的核心东西。”这番话,为正在推动中的华泰-宝腾合作,埋下了一个伏笔。宝腾,马来西亚最大汽车生产企业,也是英国莲花汽车的母公司。

在张宏亮的内心,一直有个担心,这个担心可能与他的年龄不太相符,但却真实存在。“中国现在人均GDP已经到了5000美金,你知道吗,8000美金就是一个陷阱,这就是一直说的拉美病,中等收入陷阱。”

依靠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开放市场等比较优势,大量引进外资,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及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进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曾经拉美国家走的路,如果中国不警惕,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与制造业领域过度依赖外方,“资金输入,虚高经济,一旦劳动力成本上涨,外资撤出,转移到更便宜的地方,那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张宏亮的骨子里,受父亲影响很大。产业报国之路,是他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思想。

2000年,当父亲投身汽车领域之时,他前往英国求学。在临走前的两三天,他说在自己的潜意识下,专门去了一趟圆明园,再次看看那些残垣断壁。到达英国机场之后,他居然在心里默念:“英国我来了,我好好学习,不让你欺负我。”曾有一次在法兰克福转机时,他在机场看到了很多日本品牌、韩国品牌,“为什么中国就没有自己的品牌。我一定要把华泰做成世界的品牌。”

这是这个年轻人的真实内心,也是张宏亮对“责任”一词的解读。历经这些年的时间,张宏亮对父亲更多了尊敬和理解,

也别小看了他。现在长江商学院读EMBA的他,已经开始营造自己的资源人脉圈了。他没觉得烦,在企业做大了之后,自然会涉及到很多政府关系、商业交流。“人在这个社会,不可能离开社会群体,我不排斥,这就是商业规则,到哪儿都一样。”

他还说自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尤其是经过华泰元田的锻炼之后,“一开始很迷茫,现在突然就像开窍一样,而且,信心特别的足。”对于华泰进入“张宏亮时代”的说法,他的回答则是:“现在这样说还太早。”他计划用10到15年时间,来实现这个过渡。

共 5 条5/5首页 上一页 1 2 3 45下一页末页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