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保养 > 养车心得 > 底盘养护 >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应尽快抢占国内市场商机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应尽快抢占国内市场商机

大家车网 2012-06-15 17:22 来源:中维汽车网 作者: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应尽快抢占国内市场商机

    新华社信息广州11月26日电(记者陈冀)中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给国内 轮胎 产业创造了约8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然而,国内 轮胎 市场尤其在中高端领域,洋品牌称霸的状况却未见明显改观。参加在此间举行的第五届广州车展的业内专家指出,中国一批本土 轮胎 企业已成熟壮大,有的在海外市场还赢得了较高赞誉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批领军企业应尽快整合优势资源,将国内市场作为发展战略的重心,抢占商机。

    --“洋品牌”在国内 轮胎 市场长期称霸

    近年来,在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 轮胎 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 轮胎 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 轮胎 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 轮胎 市场份额的9%。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鞠洪振介绍说,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极大地吸引了世界跨国 轮胎 制造商到中国投资建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 轮胎 自主品牌相继被外国收购,外国产品在国内中高端市场形成强势,而中国自主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与竞争对手拼价格,几乎没有利润。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这些都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有车一族”耳熟能详的 轮胎 品牌,而消费者对于中国本土 轮胎 品牌认知和熟悉的程度则几近空白。

    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 轮胎 中高端市场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只有十多家,而外资和外资控股企业已有包括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行业三巨头在内的二十多家企业。跨国大型 轮胎 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在国内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子午胎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如在轿车 轮胎 中,外资企业占有70%的市场份额,国有和民营 轮胎 企业仅分得三成的市场,而且都主要集中在换胎市场,在原配 轮胎 市场占有率很低。

    中国本土 轮胎 企业仅在载重 轮胎 等方面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国内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超载现象的出现,使国内企业很早就开始在载重 轮胎 上进行改进设计。国内 轮胎 与国外 轮胎 的差距不大,国有和民营 轮胎 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其余的被外资企业占有。当前中国汽车市场迅速增长的势头,仍在刺激着全球各大 轮胎 制造厂商大力扩展在华的制造业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汽车产销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70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两成。业内人士据此分析,2007年全国汽车产销应接近900万辆.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第一大潜在市场。

    --本土领军企业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 轮胎 市场分为“三大方阵”,第一方阵是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高速度级等子午胎市场;第二方阵则是以韩泰、锦湖、佳通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等;第三方阵为国内企业,其竞争优势仍局限于以低廉的价格占领部分市场。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空间和外资企业的市场强势,处于夹缝中的中国 轮胎 企业长期以来对于国内市场的策略都保持着低调和守势。与此同时,跨国 轮胎 企业在中国市场竞争的策略却在步步升级,从品质策略到完善服务再到价格比拼,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专家们认为,在这种形势下,长期处于第三方阵的国内企业要与外资企业争夺市场犹如虎口夺食,但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

    部分本土领军企业已形成完整的自主技术研发体系。这些国内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确定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面向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走出了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的路径,已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产品在设计、研发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国外一二线品牌不相上下。如国内最大子午线 轮胎 出口创汇基地--广州市华南橡胶 轮胎 有限公司靠创新持续发展,每年都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产生。今年,该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条跑气保用 轮胎 和26英寸V级宽断面高速扁平化 轮胎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全世界只有7个国家能生产这种高性能 轮胎 。 

    另一方面,国内 轮胎 领军企业大多有开拓海外市场的经历,其前些年国际化运作的经验为今后与洋品牌竞争提供了参照。如华南 轮胎 公司8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远销近110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较高的海外市场认可和赞誉。该公司董事长史国铸认为,本土企业搏击海外,在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鞠洪振认为,本土品牌将原来应用在海外市场的先进 轮胎 设计、生产技术应用在国内销售的 轮胎 上,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开拓营销渠道、提升附加服务等措施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将显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本土领军企业应尽快转战国内市场

    虽然本土 轮胎 企业的竞争优势日益增强,但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分食到更多的份额并非易事。业内专家建议,首要的市场策略应当是“先做替换胎,争取配套胎”。

    据史国铸介绍,按照国际市场惯例,替换胎市场将占据 轮胎 市场七成的份额。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 轮胎 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市场空间将不断增大。因而,要争夺国内市场,可先从替换胎做起。

    企业在先期投入做替换胎的基础上,要积极争取国内知名汽车厂家的配套资格,按照整车的设计同步设计配套 轮胎 ,企业便能获得一笔稳定的市场收益。

    与此同时,市场开拓区域逐步推进。在加大品牌宣传和服务的过程中,宜先将重点放在珠三角、北京、上海、成都、武汉等地区,然后再辐射到全国范围。企业也可通过赛事、公益活动等来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国内市场消费者对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将成为本土企业开拓市场面临的较大障碍。”鞠洪振认为,“其实,国产优质 轮胎 和在华的国际十大 轮胎 名牌生产企业生产的 轮胎 质量相比,差距已不大。”他认为,要改变这种消费偏见,有赖于国内企业坚持不懈地提供高品质的产品,经过起市场考验,形成良好的口碑,让消费者自愿地支持民族工业。

    记者从广州车展中的汽车零部件展中获悉,今年以来,一些本土 轮胎 企业进军国内市场的举措多了起来。华南 轮胎 公司正式宣布,将逐步提高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把战略重心从海外移师国内,并推出一系列市场营销战略。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更多国内 轮胎 领军企业转战国内市场, 轮胎 土洋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将加剧。
 

责任编辑: 吴舟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