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老字号,每块牌匾背后都蕴藏着一段独特的故事。作为优秀民族品牌和传统商业文化的集中代表,老字号因具有不可再生的商业价值、品牌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虽然多数老字号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部分企业却因机制僵化、观念陈旧、创新不足、传承无力而面临发展困境。为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老字号在建设自主品牌、全面促进消费、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商务部等8部门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近日出炉,从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健全老字号传承体系、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培育老字号发展动能四个方面提出了13项意见,助力老字号焕发生机。
工匠精神融合创新精神
近年来,商务部不断完善老字号促进体系,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自2006年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以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建立老字号保护体系、促进体系和挖掘老字号内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不少老字号企业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发展情况有了很大改善。
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国潮热崛起,一些老字号品牌也乘势而上,正在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1936年创立的福建老字号“尚干小吃”就是其中的代表,其第四代掌门人郑炳春2012年对传统家庭式门店进行转型,创立了福州尚干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始规模化经营。在郑炳春看来,老字号品牌经久不衰的秘诀是将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相融合。
国际商报记者采访获悉,20多年来,尚干公司严把产品质量关,始终坚持将食材的品质放在第一位,连锁门店的食材原料统一配送,门店人员统一操作,实现了“老味道可复制”。
小吃虽小,但市场巨大。在创新经营方面,尚干公司把拌面、扁肉等福州特色小吃进行规模化生产和包装,结合“互联网+”的模式,大力布局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时推广。同时,在门店开启餐饮新零售模式,把福州特色小吃配送到全国各地,弥补了外地游客“吃不完,带不走”的遗憾。此外,尚干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出口美国和澳大利亚,走进了美国华人餐馆和超市,让许多华侨身在异国他乡也能尝到家乡美食,一解乡愁。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短短几年时间,尚干发展迅速,现有68家“尚干小吃”直营店和加盟店,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消费升级步伐加快,老字号企业要拥抱新消费,掌门人的思想更要转变。坐落在吉林市河南街的福源馆,距今已有388年的历史了。吉林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宋亚坤不仅是掌门人,还是吉林省老字号企业协会会长,身兼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的重任。
“中华老字号所承载的商业文明对促进民族企业做精做强、增强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宋亚坤对国际商报记者说,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在继承上的创新,是创新和匠心的融合。只有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相融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推动产品和服务品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需要。
紧扣时代脉搏推陈出新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并非所有的老字号品牌都能华丽转身。数据显示,目前商务部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中只有20%~30%处于不断发展壮大中。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普遍面临四方面困难:一是观念和机制落后,不少老字号企业满足现状,不谋求新发展,创新动力不足。二是产品陈旧,技术落后,掣肘了老字号品牌商业价值的提升。三是人才流失严重,稀释了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活力。四是现代品牌意识淡薄,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对外宣传不够,营销渠道不广,市场需求难以扩大,品牌价值和品牌效益逐步降低。
老字号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在传承中创新变身“弄潮儿”?宋亚坤表示,老字号的工匠技艺传承是一个系统工程,下一步,吉林省老字号企业协会将全力扎实做好老字号守正、传承工作,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持续加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范围,引导更多年轻人学习、钻研、发展各项“绝活绝技”,使得老字号与时俱进、基业长青。同时,她建议建立“创新匠心”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制造强国战略的“硬利器”,成为中国经济竞争的“软实力”。
付一夫表示,老字号企业首先要更新观念,紧扣时代脉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顺应互联网大潮,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以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赋能。同时,要基于大数据积累与挖掘来洞察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工艺,还要创新宣传营销渠道,扩大市场份额,积累挖掘品牌价值,提高品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