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各地对外贸发展有何思考、如何谋划?外贸大省如何进一步巩固好外贸基本盘,其他省份如何发挥好后发优势?各地如何做好外贸跨周期调节,又当如何抢抓好RCEP带来的利好与机遇?上述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从地方两会上一探究竟。
1月份以来,各省区市陆续召开地方两会,各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包括外贸在内的诸多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这些谋划,正慢慢拼出地方外贸巩固提升的蓝图。
尽管面临着不容小觑的困难和挑战,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各地今年外贸发展的目标仍然保持稳定,有些地方还提出了较高的增速目标。不仅如此,相比于数字目标,各地更加看重外贸发展质量,为外贸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基,将采取更多外贸跨周期调节的新举措推动稳外贸。
稳量提质仍是主基调
记者细览多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注意到,绝大部分报告都对外贸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工作部署,不少地方还提出了外贸增长的具体数字目标。
从已经公布的数字目标来看,多个省市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稳定增长的目标。比如,重庆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进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四川提出的目标是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河南提出今年的预期目标是进出口总值保持平稳增长。
一些省市则在去年外贸实现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决定坚定信心、多措并举,冲击较高的外贸增速目标。比如,贵州表示要实施外贸倍增行动计划,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云南在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6.8%的情况下,提出今年力争增长15%以上;陕西作为西部省份,在去年同比增长25.9%的基础上,提出今年进出口总值增长10%的目标;甘肃在去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8.4%的背景下,也提出了今年增长10%的目标。
部分外贸大省在制定目标时则综合考虑了总量和基数。比如,广东在外贸规模较大的基础上,提出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3%的预期目标;江苏去年进出口规模达5.2万亿元、增长17.1%,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提出的目标是稳中提质;浙江去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三位,今年未公布外贸进出口方面的数字目标;上海也未提出具体的数字目标。
除了量的增长,各地也都不同程度地重视外贸增长的“质”,除江苏外,还有一些地方在预期增长目标中明确提到“质”的提升。比如,山东在去年进出口增长32.4%、跨境电商进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双超千亿元、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超过70%的基础上,将今年外贸进出口的预期目标定为固稳提质。
稳外贸措施加码
面对风险挑战,今年商务部将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稳外贸政策也在增强。
浙江省代省长王浩1月17日表示,浙江今年将实施“五大政策包”和“四张要素清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五大政策包”包括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在支持政策中,包含了浙江省级稳外贸资金今年将增长14%、扩大小微企业出口信保覆盖面、政府统保平台费率整体水平下降10%以上等举措。
提高外贸发展质量是永恒的话题。上海市市长龚正表示,今年上海将推进外贸“优进优出”;广东省代省长王伟中表示,广东今年将深入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北京市市长陈吉宁表示,北京将纵深推进“两区”建设,加速服务贸易发展。
创新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重庆今年将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质量”,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外贸创新提质;四川今年将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开展“外贸进口年”行动,争创中国(四川)绿色贸易示范区和贸易新业态发展先行省。
有些地方,尤其是西部省份更重视从基础设施或产业等层面进一步夯实基础,增强外贸发展的动能。比如,甘肃表示要完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体系,其中提出“无水港”的概念,通过与东部沿海港口合作,力争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陕西将从壮大市场主体入手,今年实施中小外贸企业成长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不断扩大外贸发展的基础;黑龙江依托对俄合作,提出打造外贸加工产业链,建设面向俄欧市场高水平出口消费品加工区等举措。
开放平台也是外贸发展的重要载体,透过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各地更加重视平台建设。江西的周边相邻省份湖南、安徽、湖北、广东、福建等都已建设自贸试验区,该省连续数年提出创建自贸试验区,措辞也从去年的“积极申报创建江西自贸区”变为今年的“开展江西自贸区创建攻坚行动”;已经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福建等地则表示要推动自贸试验区扩区提质。此外,上海、广东、河南、陕西等地均表示积极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