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新能源板块站上风口。
各行各业的参与者如潮水般涌入。其中,既有延伸产业链的公司,也有此前业务毫无关联的“门外汉”。卖服装的、搞地产的,甚至是养猪的企业都纷纷跑步挤入新能源赛道。而一直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家居、家电企业也不甘示弱,成为了“碳”索新能源的大军一员。
(资料图片)
新能源的发展前景毋庸置疑。只是,与新能源本无关联的家居、家电企业,此番布局究竟是在打擦边球炒概念,还是真能抢占市场谋得未来?
争相布局
11月22日,正泰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一致行动人温州卓泰收购通润装备29.99%股份,总价款为10.2亿元,收购完成后正泰电器将成为通润装备控股股东。
与此同时,正泰电器将整合公司旗下的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相关资产,转让给通润装备。据了解,正泰电器要整合的旗下公司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正是国内最早开始研发光伏逆变器的公司之一,主要资产为光伏逆变器及储能业务相关资产。
实际上,像正泰电器一样,开始整合并加码新能源的家电、家居企业并不少。比如,11月4日,建筑装饰石材企业万里石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孙公司格尔木万锂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10月24日晚间,皮阿诺宣布与保利资本合作,共同探索新能源业务。
财经网梳理发现,家居、家电企业跨界的细分板块主要集中于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链。比如,美的、格力、海尔、奥克斯、公牛集团等企业均已官宣进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而康佳集团、TCL、皮阿诺、星帅尔、创维则正在以不同路径开展光伏发电项目。
而企业之所以选择切入这两个赛道,与其强劲的表现不无关系。
据中汽协发布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增长87.6%和81.7%,市场占有率达28.5%。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达24%。
11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5.64GW,同比上升50.4%;1-10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58.24GW,已超2021年全年5488万千瓦的水平。
不仅如此,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除去若干政策利好之外,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有着相应的补贴支持。
11月28日,据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统计,至少有17个地区明确了光储补贴政策 。而为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长达12年之久。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6-2022年间,国家每年给予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金额从8.6亿元增长至105.4亿元,总额已超过300亿元。
可以说,正是因为政策的大力支持与赛道的广阔前景,才吸引了不少的家居、家电企业循着新能源产业链,扎堆走上跨界这条路。
炒作热度?
然而,就在家居、家电企业全力跨界的同时,也招来了市场上的诸多争议。
今年6月16日,建材企业金刚光伏(原名:金刚玻璃)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控股股东欧昊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甘肃金刚羿德光伏有限公司,并投资建设光伏项目。借着光伏的“东风”,6月17日至28日,金刚光伏股价累计涨幅达81.94%。但在此期间,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何光雄却在快速减持。
于是6月20日、6月30日,深交所先后对金刚光伏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项目具体政府审批情况、是否具备建设所需技术等情况,还提到了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等问题。
此外,在公布与保利资本进军新能源的次日(10月25日),皮阿诺的股价也出现异动。据wind数据显示,皮阿诺当日高开高走,盘中创下今年以来的最高值21.5元/股。
早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计划通过格力电器以130亿元收购银隆新能源100%的股权,但这一方案遭遇中小股东的反对最终被股东大会否决,原因之一是对格力电器溢价两倍收购不满,也对格力跨界造车不看好。直到2021年8月,格力电器才以18.28亿元的价格在京东司法拍卖网络平台拍下银隆30.47%的股份。但是,按照格力电器竞拍的价格,银隆新能源此次总体估值为60亿元,较5年前格力电器拟购买时的130亿元估值折让54%。
那么,家居家电企业扎堆新能源,到底是为了炒概念赚补贴,还是为了抢占市场谋得未来呢?
对此,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指出,有补贴当然是好事,但是补贴政策迟早是要退出的。比如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就将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但这很明显未能阻止企业继续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他表示,家居、家电企业进军新能源还是或多或少会去做与自身主业相关的跨界,而不是纯粹的炒概念或转型,更多是为企业多开辟一个赛道。“大多数企业都有一个明确的切入点,希望结合自己的产业链、技术来探索新增量。”
他举例称,“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技术,还是核心的供应链都有可嫁接的地方。像是海尔与上汽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共建车联网生态;莱克电气成立新能源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生产和销售;还有创维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做了多年,且市场表现不错。”
而家电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刘步尘同样认为,不能简单认为企业只是在炒概念,尤其是家电企业,目前普遍存在因增长乏力而带来的焦虑。如何实现企业持续成长是摆在大多数企业面前的难题。“新能源业务目前仍处于成长期,市场格局远未稳定下来,后进入者仍有机会。家电、家居企业希望进来分一杯羹,这个出发点并没有错。”
谁将领跑?
“政策+市场”让新能源板块在时代的浪尖上起舞,但随着涌入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也必然愈发激烈。
据新快报11月15日报道,近一个多月以来已有14家公司宣布跨界新能源。另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已有房地产、乳业、服装、养殖、颜料、食品、白酒、钛白粉、科技、轨道交通、珠宝等超过10个行业的企业在布局新能源赛道。
那么,和其他竞争者相比,家居、家电行业在新能源领域是否存有优势呢?
对此,张剑锋表示,其优势在于用户思维,服务意识会更成熟,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用户需求、痛点。此外,也能发挥家居、家电企业对技术的敏感性。
天风证券8月发布的研报便指出,光伏市场涉及到大规模制造、零售和服务,且在用能侧与家电行业有所相同,而家电龙头企业拥有分散在全国及全球市场的营销、物流、服务网络,叠加发展多年形成的品牌口碑,有望在“家电+光伏”结合的进程中找到打通用户资源的突破口。
不过,家电、家居企业要想真正在新能源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并获得预期的市场地位显然会是一条极为艰难的路。虽然前景看好,但毕竟赛道拥挤,竞争激烈,最终大部分企业还是会栽倒在陪跑的路上。
而即便抛开其他行业的竞争者来看,家居、家电行业自身在新能源方面的竞争也已处于白热化。
据零碳知识局报道称,包括海尔、海信、TCL、创维和长虹在内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家电巨头都在跨界新能源。另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家居行业也有集美家居、皮阿诺、公牛集团、金刚、欧派家居等5家家居企业已明确切入这一赛道。
而我们注意到,在高度竞争之下,企业在成绩单上也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差距。
据财报显示,美的集团于2020年收购的合康新能,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67.77万元,同比下降96.09%。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皮阿诺在接受采访时称,就新能源方面的业务和保利资本还处于前期讨论阶段,只是一个初步想法,具体细节还未深入确认,后续新能源研发也还在商讨。
但有些企业却已经尝到了甜头。2022年前三季,TCL收购的TCL中环实现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增长80.68%;创维集团新能源业务收入达78.21亿元,同比增长257.1%,已运营的家庭户用光伏电站新增超过10万座,累计并网运营15万座。
而这或许一定程度上与企业布局的方向及时间有关。TCL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全球能源紧张,主要经济体加大对光伏能源扶持力度,预计2021-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装机复合增速可达30%,但是目前竞争格局尚不集中,因此蕴藏机会。而TCL中环与创维集团的发力方向正在此处。
此外,据公开资料显示,TCL中环早在2019年就推出了G12硅片“夸父”系列,并迭代了“工业4.0”生产线的智能制造体系。创维集团则于2020年切入户用光伏,并一跃成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行业龙头。
相比之下,美的收购的合康新能此前主要发力点是新能源智能微网项目建设和户用储能产品,于今年9月,合康新能才发布了一系列光伏、储能产品。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尝到甜头的企业已稳处赛道前列。刘步尘表示,最终只有那些真正具备产品与技术竞争力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这也是竞争的根本。
除此之外,张剑锋提到,企业还必须注重速度。“现在新能源领域集齐各行各业的竞争者,竞争压力非常大,所有企业都在更新、迭代自己的产品、技术,必须比其他企业走得快才有机会占领市场。”
不过,张剑锋提醒,新能源仍处发展的前期阶段,家居、家电企业不能抱着此前行业成熟的思维方式去做这个赛道,且要注重储备相应的人才。“最重要的是,任何时候都要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不要认为开拓了第二条增长曲线,或者为了开拓一个新的赛道就丢掉主业。大本营如果没守住,让别的企业超越了,反而会得不偿失。”
文/王亚静(责编:高雅)
编辑:王亚静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