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杜晓彤
11月以来,楼市政策暖风频吹,在缓解房企融资缺口压力的同时,也利好银行业信贷投放回暖与资产质量隐忧消减。
国有大行再次发挥“头雁作用”,落实监管部门政策部署,点对点为优质房企“保交楼”、开展并购业务等提供金融支持。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大行陆续宣布与部分房地产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供逾万亿大额授信。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来,在银行涉房业务整体收缩背景下,国资企业普遍得到金融资源倾斜,成为银行积极授信放款的对象。然而,此次银企合作涉及多家优质民营房企,包括美的置业、龙湖集团、碧桂园等,向市场释放出金融机构支持民营企业的积极信号。
事实上,在监管部门频频发声要求稳定房企融资后,银行对涉房业务的积极性有所提升,这不仅是利好房地产行业,银行业信贷端的“质”与“量”也将得到反哺。
一方面,监管部门鼓励金融机构支持房地产项目并购、AMC参与化险等多种市场化措施,加之“保交楼”专项政策支持,既解决项目交付问题,又呵护房地产行业流动性。不仅有利于避免受“烂尾楼”事件影响违约风险扩大,还能缓解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风险外溢的担忧。
另一方面,延长房贷集中度管理过渡期,为房贷占比较高的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松绑,而这些银行同时也是支持个人按揭贷和优质房企开发贷的主力。更加充分的时间窗口,为银行业适度加大对房地产领域的融资支持力度提供便利,有利于改善银行业年初以来涉房业务持续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境况,尤其在当前银行业普遍“以量补价”的经营模式下,扩大银行信贷投放。
我们相信,这些来自政策端和供给端的积极信号,应该能得到市场需求端的积极回应,切实提振和改善地产销售,对市场形成有效修复。
编辑:王亚静关键词: 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