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一则“110平方米的房子到手仅61平方米”的话题引起关注。公摊面积的过高占比,确实显得不合理,是否应当取消公摊面积,再度引起了讨论。
公摊面积是指楼房产权人共同所有的公用部分的建筑面积。对于公摊面积,购房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实际情况下,购房人往往承担了责任,却未见享受到相应的权利。
从购房人的角度看,他们支付了公摊面积的购买成本,而且缴纳了公摊面积的每月开支成本,已经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但是,是否能享受权利,则取决于公摊面积配套是否完善、公摊面积的公共区域属性与商业价值是否得到有效发挥。
比如,小区要利用公摊面积做广告或者其他的商业用途,需要得到业主大会的同意。因为,小区的公摊面积属于全体业主,如果小区未经业主的同意擅自做广告是不妥的。
在实际操作中,业主大会可以委托小区物业管理代管理公摊面积的广告位或者代收广告费。考虑到公摊面积由业主所有,小区公摊面积的广告收入应该由业主共同享有。然而,很多业主并不知晓自己的权利,只有部分物业公司会征求业主的意见,并把广告利润还利于业主。也有不少小区物业管理擅自操作,业主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却并不知晓。
还有一种情况,即小区公摊面积占比过大,但公摊面积的利用率较低,往往存在公摊面积长期空置的情况。这损害了业主的切身利益,业主可以通过业主大会建议对公摊面积充分利用,并进行完善配套。但是,不少小区的业主大会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公摊面积长期空置、公摊面积内的配套措施长期不完善,也影响了公摊面积的实际使用价值。
此外,公摊面积往往还存在计算不透明等问题。购买公摊面积并非一次性的支出费用,业主入住之后,还需要每月缴纳物业管理费等费用,并为公摊面积部分买单,这笔账是否清晰,仍然存在不少有争议的地方。
有观点认为,取消公摊面积,会降低小区的管理服务能力以及业主居住的质量。或许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公摊面积能否有效提高管理服务及居住质量,最终还是取决于其是否充分配套,是否展现出它的实用价值。
同时,公摊面积的计算应该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包括对公摊面积计算的公开、明确公摊面积部分的最大比例要求以及相应收费标准等,起码要让业主交得明白,而不是一笔糊涂账。
编辑:王健文关键词: 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