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百盛”)又在山西大同新落一子。公告显示,山西百盛大同分公司承租了大同市永泰南路凯德世家广场五层、六层的部分物业,总面积6472平方米,租期为自交付日期起至2033年7月11日。
结合百盛披露的2021年度业绩公告,大同百盛店及广西的梧州三祺百盛分别于2021年1月、9月正式对外营业,位于苏州的百盛长发汇也于2021年12月31日试营业。截止到去年年底,百盛在中国30个城市运营管理43家百盛门店、1家金狮广场、2家百盛优客城市广场、超市、服饰及餐饮门店。
百盛于2月21日发布的业绩报还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经营收益总额为47.39亿元,同比增加7.0%;经营利润为3.24亿元,同比则下降了7.3%。而据2020年财报显示,百盛经营收益总额为44.28亿元,同比下降11.9%;经营利润为3.49亿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26.5%。
这意味着在2022年,百盛亟需改善增收不增利及现金流趋紧等状况。
汇生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冲对财经新地产表示,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百盛的目标客群锁定的是中高端消费者,而如今中高端消费群体总体收入水平有所下降,百盛的目标市场正在萎缩。此外,受到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方式逐渐发生蜕变,促使线上购物方式更加主流。而疫情、电商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叠加作用,促使虚拟购物场景呈现出普遍化的发展态势,包括百货在内的实体购物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微观层面来说,黄立冲认为,第一,租金成本高企是百盛之所以增收不增利的一项重要原因;第二,百盛通过降价促销使得毛利率有所下降;第三,百货店之间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行业总体上供过于求,百盛希望占据优势地位需要考虑行业内的竞争环境。
01
增收不增利 现金流趋紧
作为最早在中国经营时尚百货的外资连锁企业之一,由马来西亚金狮集团于1987年创立的百盛,早在1994年便进驻了中国零售业市场,并在北京复兴门内大街开设首家百货店,定位于中高端消费群体。
从百盛最新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出,其经营开支较之上一年有所增长,至44.15亿元,而2020年该项指标为40.79亿元。
在经营开支中,2021年百盛的租金开支为5745.8万元,2020年百盛的租金开支为-1391.7万元;与此同时,2021年非主要经营开支也有所增长,涨幅达到25.06%。
除了经营开支总额的增长,商品销售毛利率下滑同样在影响百盛的利润增幅,该项指标从2020年的15.3%下降至2021年的14.2%。
2021年,百盛的员工成本也有所增长。据财报显示,其员工成本由2020年度的5.47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5.80亿元,增长3320万元,增幅6.1%。对此,百盛的解释是,主要原因在于退休金计划供款、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缴款较2020年度有所增加,而在2020年度,政府给予上述款项的豁免以支援企业应对疫情。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百盛录得流动负债净额17.47亿元;非受限制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25亿元;集团年度产生亏损净额则为1.71亿元。
在现金流趋紧的情况下,2021年12月,百盛与一银团就定期贷款融资订立总金额最高为27亿港元的融资协议,贷款融资自首个提款日起计为36个月。2022年1月,百盛已经提取26.68亿港元以偿还现有银团贷款21.12亿港元及补充集团的经营现金流。
百盛还计划在2022年1季度,完成北京金融街的一处资产的改造,以对未来12个月的现金流提供保障。该处资产租期为12年,年租金约为2.50亿元(含增值税)。并且,在开设具有竞争优势的新百货店之外,百盛也在考虑关闭业绩不佳的百货店。
02
疫情下的进与退
百盛在公告中曾如是表示:“尽管中国整体经济环境逐渐回暖,但国内零售市场依然受压。在2020年上半年,由于各地政府对公共区域,尤其是餐饮、百货店等营业场所实行限制人流量等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而下半年,尽管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令中国消费者在消费时变得更加谨慎。根据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9%。”
而纵观2021全年,百盛整体财务状况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好转。例如截至2021年12月31日,百盛应占联营公司的利润由2020年度的130万元上升至830万元。百盛也把这一数据上升解释为主要是由于疫情产生的干扰减弱所致。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指出,2021年疫情对于高端百货的增收有促进作用,因为出国出境困难导致这部分购买力转向了国内高端百货,比如SKP营收与盈利增长就特别突出。而对于百盛而言,由于出行减少而导致了消费线上化,从而加大了这些传统百货的经营压力。在与购物中心的竞争中,百盛的优势在于百货业更加的专业化和精准化。
目前来看,百盛的具体应对策略是将更加专注于快时尚领域,多元开设美妆板块与快时尚领域业务并行。同时提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目前其已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手机购物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推进“O2O新零售战略”。
“百盛的优势在于营销的一致性与强客户关系。”黄立冲建议,包括百盛在内旗下百货店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多变且系统化强的手段来应对疫情影响。
编辑:赵海名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