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色加深,大闸蟹也进入最佳品尝季节,广大爱蟹人士一饱口福的时候到了。近两年,市面上很多大闸蟹并不直接以实物方式销售,而是以礼券形式预售。据媒体观察发现,随着蟹券的泛滥,兑换难、蟹券空转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商家、营销人员仅凭倒腾蟹券就能获得不少利润。
作为活体销售的商品,大闸蟹具有保质期短、物流要求高等生鲜类产品特点。以蟹券形式销售,本来是为了消费者根据自己方便的时间进行兑换。作为当季常见礼品,蟹券也方便人们互相馈赠,表达情意。然而,现在出现的蟹券“证券化”现象,显然背离了市场初衷。螃蟹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炒作的。
据报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但以250元的价格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一只螃蟹没有,蟹券商家稳赚100元,营销人员也能赚50元。这笔钱当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总要有人为此买单。这其中,很多普通消费者成了“冤大头”,而一些采买礼物的企业及具体经办者,可能对券价并不敏感,这里面还隐藏着企业资产流失和隐性利益输送的风险。
蟹券还存在兑换难的问题。商家以供货无法满足需求为由,每日限制兑换名额,先到先得,有的消费者根本兑换不到螃蟹。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让蟹券沦为一张“废纸”,违背了市场最基本的契约精神。有时,非要等到消费者诉诸于维权行动,把事情闹大,商家才不情不愿地发货。
蟹券虚标价格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商家套路太多,吃口螃蟹并不轻松。在电商平台上,多的是打折销售的蟹券。经营者先是制定一个远高于市场价格的票面价格,然后以打折、买一送一等形式降价出售,给消费者一种实惠的错觉。如此一来,消费者无从比较螃蟹的真实价格,其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受到限制。如今,市场上螃蟹的品牌、种类五花八门,让消费者无从挑选。
蟹券流通过程中,也有助长“四风”问题的隐患。公职人员违规收受礼券,哪怕整体价值不高,仍然构成了一种“微腐败”。人们有理由担心,那些收到企业、商家赠送礼券的公职人员,在履职过程中会有所偏袒,违背公正办事的原则。因此,对于大闸蟹兑换券的流向,有关部门也要加强排查,尤其防止公职人员收受他人礼券。
螃蟹养殖者提前发售蟹券,或许是希望提前收拢资金、促进经营。不过,因为蟹券销售与实际发货情况并不对应,有的人收到蟹券后并不兑换,自然导致蟹券超发。据报道,市场实际情况是经销商先赊账拿到蟹券,在收到客户打款之后再支付蟹款。如此看来,广大蟹农并没有因蟹券的“证券化”获益,真正从中牟利的还是倒卖蟹券的中间商。到头来,蟹券既无助于养殖业经营状况,也侵害消费者权益。
美好的美食文化,需要人们更精心地守护。关于蟹券,既不要让“证券化”侵蚀消费者和养殖者权益,也不要让庸俗之风和腐败习气破坏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