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后工业时代,工业遗产的保护、转型、再利用,成为各国共同的课题。通过创新改造、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一些工业遗产在转型中展现新活力。
日前有报道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讲述了这个老工业区在经历了工业文明兴盛时代的图景之后,华丽转身,转型与开发并举,经过景观修复、废弃工业设施再利用、河流绿地整治等多方面治理,使原来的老工业区变成了集建筑、艺术、旅游等宝地,享誉国际,成为后工业时代成功转型的楷模。
我国对老工业区的改造起步较晚,但成绩斐然。在历史长河中,老工业区并非总是包袱,用好了就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而如何积极保护、适度干预、合理利用工业遗产,使其华丽转身,就是解决工业遗产问题的关键。想要激活这些工业遗产,需重塑老厂房与当前社会的关系,不能使其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要利用其价值,服务于城市发展。
对此,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就是“两全其美”。如此,不仅可以突出工业遗产产业特征,让其继续展现城市的工业美,还有利于工业遗产氛围的塑造,引起使用者和参观者的共鸣。老工业区不仅记载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记录了我国早期工人吃苦耐劳的群像,通过这些遗产,可以探寻当时中国人不畏劳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智慧和精神。
如今,我国很多老工业城市,已把工业遗址变成了“金山银山”,使那些本是“包袱”的老工业区,变成了漂亮的城市公园、湿地、花海等,展示了新时代我国这些城市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英姿。可见,老工业区也可以变“包袱”为“财富”,只要用心、精心、尽心,当年那些尘封的工业遗产就会再次“活”起来,惠及当下的人们。
我国各地的工业遗产正在华丽转身,为城市文明添新景,也成为中国工业永不磨灭的“真迹”,作为城市的一部分,继续造福于后人。这些工业遗产保存了文化记忆,或变身旅游“名片”展示工业魅力,或引领转型潮流,使工业遗迹与当代生活完美契合,继续造福于民,这当然令人惬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