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今天(4日)发布消息,五年来,我国通过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立了占国土面积18%的各类自然保护地,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大熊猫、朱鹮、亚洲象、藏羚羊、苏铁、西藏巨柏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朱鹮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4000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头,藏羚羊野外种群恢复到30万只以上。
“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为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其中,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实现快速优质增长,“十三五”期间繁育成活大熊猫258只,人工圈养种群总数达到633只。对大熊猫、麋鹿、朱鹮、林麝、白颈长尾雉、黑叶猴等一大批野生动物实现放归自然,并不断扩大放归区域和范围,特别是曾在我国野外消失的野马、麋鹿,已重新建立起野外种群,9只人工繁育大熊猫放归自然,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我国还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自然等措施,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通过对德保苏铁、华盖木、百山祖冷杉、天台鹅耳枥、普陀鹅耳枥等近百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实施抢救性保护,使部分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步恢复。目前,我国建有近200个各级各类植物园,收集保存了2万多个物种,占我国植物区系的2/3。基本完成了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野外回归约120个物种,其中多为我国特有种。
五年来,我国不断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贸易。两次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快推进《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调整,制定并实施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建立了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开展打击整治破坏野生植物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和违法经营利用野生植物行为。
同时,我国加快构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和监测体系,建成以742处国家级监测站为主体,一大批省(市、县)监测站为补充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网络,启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信息管理系统”,持续开展禽流感、非洲猪瘟等重点野生动物疫病主动监测预警,构建野生动物病原体库。成功控制陕西大熊猫犬瘟热、宁夏岩羊小反刍兽疫、吉林野猪非洲猪瘟、新疆H5N6亚型高致病禽流感等79起突发野生动物疫情,未发生扩散蔓延等重大风险。为维护野生动物种群安全和生物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发挥了前沿哨卡和屏障作用。
我国还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合作,切实履行有关国际公约义务,与18个国家和11个国际保护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落实野生动物保护援外项目,牵头组织或参与开展“牙刃”等系列全球打击行动,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关键词: 拯救珍稀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