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说到文化,总给人以风花雪月、悠游逍遥的印象。老辈也有云:行有余力,而后为文。但到了今天,我们不得不说:时代变了,“文化”不再是后台的配角,是已经成长为台前的主力。在广州,2017年文化产业就突破GDP占比的5%,成为支柱产业;在全国,据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4.5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54%,与成为“支柱”也仅一步之遥。
“技术”与“故事”的结合,就是“文化”
这几天,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举行。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技术”与“文化”的相互赋能,共同成长,更是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中宣部副部长傅华在服贸会重要论坛活动、第十五届北京文博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致辞中就指出,文化产业是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他表示,要着眼于高质量供给,充分发挥科技对文化的赋能作用,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广电5G、文化互联化、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出版、影视、演艺、发行、印刷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其实,这个逻辑也并不复杂:举凡产业,必然以技术、人才、知识为基础,当中最富竞争力、最具产业价值的部分,就是核心技术、核心人才。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三大长期占据世界产业链顶端的大宗消费品,之所以能成为国家经济命脉之所系,正在于国人在那段时间里对其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那些附加在它们之上的,对于东方的浪漫想象、美丽传说,实际上都是和今天的欧美奢侈品一样的“故事”,是赋予产品高溢价所必备的品牌内核。这种“技术”与“故事”的结合,就是“文化”。
未来,是赛博朋克般宏大理性的图景吗?
现代电影工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论是从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转变,从默片到有声的发展,还是上世纪末以来电脑技术、体感技术的广泛使用,被视为标准“文化产品”的电影,其实早就是以科技驱动的工业体系中的一部分。《星球大战》《阿凡达》《水形物语》……在技术上的突破,不断地强化着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开拓着新的产业领域,孕育着新的消费土壤。
如果在20年前,也就是我们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来看广州的文化产业发展,大家多半想不到会是今天的样子。动漫、网游、电竞、直播……正是在这20年来科技快速迭代发展的大背景下,自然生长出来的新业态。可以说,正是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产生了跃升。那么下一步,我们曾经在那些赛博朋克风格的科幻电影里看到的宏大、理性的未来图景,是不是就是更新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呢?
广州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身处海陆之交,素来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前沿。这里的文化,曾经借助广彩、广绣、广雕那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传播到全世界,讲述着有关遥远中国的优美故事。支撑起这种讲述的,是广州城内外数以十万计的优秀工匠、商人。他们是各个历史时期最先进生产技术的拥有者,“广货”行销世界的历史,是一部技术作为先导的历史。在今天,形态更加多样的“广货”,更加生机勃勃的广州文化,也要凭借技术的力量,走向世界。(文/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