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电影都是自己的孩子,你说更喜欢哪个?有的孩子和自己长得很像,有的挣了很多钱,有的不挣钱但做的事情很有意思。
---------------
日本电影《比海更深》剧本的第一页,写着一句话:“我们都无法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成年人。”
片中阿部宽饰演了一个黯淡的中年人:15年前获文学奖后写作再无成绩、私家侦探的工作被人轻视、因嗜赌支付不起儿子赡养费、无力挽回和前妻的感情……
人到中年,遗憾慢慢爬满生活的犄角旮旯。《比海更深》里,阿部宽说自己是大器晚成型的,老母亲不留情面地回复:“那你也太晚了。”对于这句话,导演是枝裕和最近在B站直播里喊话年轻人:“所以我觉得大家还是加紧速度吧,不然可能一切都迟了。”
在UCCA携手数梦云聚缘Dream和B站推出戛纳佳作“云观影”活动中,观众看完《比海更深》,直播画面出现身在东京的导演是枝裕和——这是他的中国直播首秀。在线人数一度超过16万人,一听说有这么多人同时在看自己,他特意伸手整理了一下发型。
是枝裕和说今年没有新片拍摄计划,利用疫情居家时间看看DVD和书,顺便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工作。“听起来有点不好意思,但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得可以停下脚步去认真思考事情的一个时期”。
这一场围绕《比海更深》的映后交流,颇为吸引中国影迷的部分,是听导演亲自“公布”隐藏于电影背后的“彩蛋”。
是枝裕和作品很“忠实”地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记忆。
第一部电视剧《回我的家》中,他就把儿时对父亲的印象融于情节中——小时候是枝裕和会坐在父亲腿上看球赛,还会被父亲没剃干净的胡茬扎到。
他的“独家记忆”,在《比海更深》里有更汹涌的宣泄。
《比海更深》拍摄地之一是他20多年前在东京居住过的小区,户型一模一样。“我甚至觉得拍摄过程完全还原了我小时候的样子,拍电影好像是在拍我的自传”。
小区的楼房没电梯,剧组在三四楼这两层拍,很多人抱怨大热天要爬上爬下,其中一个就是饰演老母亲的已故女演员树木希林。“她说:‘我年纪这么大,还总要让我爬楼梯’,所以她每次爬楼都要抓住一个人”。
是枝裕和一直记得一幅属于树木希林的画面:天气很炎热,在“四叠半”的日本小房间里,一个老人坐在那里很认真地看剧本、背台词,一遍一遍地练习和模拟。
这幅画面,2018年在树木希林的葬礼悼词中,是枝裕和就曾提及。拍摄《比海更深》前,树木希林拿着剧本来到事务所,反复说“做不来”,两人花了一个小时争论。但是开拍后这样的纠结仿佛烟消云散。“在更衣室换好服装,端坐在小区楼房的窗边,认真地熟背台词,就像一个出道不久的新人一样勤勤恳恳的背影,我至今难以忘怀”。
对私人记忆的忠实展现,贯穿于是枝裕和的多部影片中。
比如蝴蝶的意象,在《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里都有体现。是枝裕和解释,他确实很喜欢蝴蝶,以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实际生活中母亲所讲述的,我很忠实地在银幕上表现出来。”
“我拍电影,有时候也会用到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因为母亲很喜欢邓丽君的歌曲,《比海更深》的片名就是从邓丽君一首歌的歌词中选取出来的。
当B站的中国观众提问是枝裕和最喜欢自己的哪部电影,屏幕里,他用右手撑着脑袋,歪头看着天花板,想了好久才说:“好难啊,回答不上来……这些电影都是自己的孩子,你说更喜欢哪个?有的孩子和自己长得很像,有的挣了很多钱,有的不挣钱但做的事情很有意思。”
是枝裕和非常喜欢侯孝贤和杨德昌的作品,“他们的共同作用以及对话,对电影行业和我们这些创作者有很大的影响,对我而言他们缺一不可”。不过是枝裕和坦言,和侯孝贤聊天,他们经常谈论电影之外的事情,比如什么食物比较好吃。
是枝裕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胶片控”。除了《第三度嫌疑人》采用数字技术拍摄,其他那些经典之作,《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小偷家族》……无一不是胶片拍摄。他自己也无法说清楚对胶片莫名的依恋。实际上胶片摄影机很重,一个人抬不动,使用场景会受到很多限制。
他最终给出了一个浪漫的解释。因为那么重的胶片摄影机被放置于摄影棚里,所有人就会产生一种明确的意识:“我的摄影机就在那里。”“就像日本文化中过节要抬轿子游街一样,它的在场,会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