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粮食安。《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多家粮食加工企业了解到,当前粮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成效显著,但融资难、融资贵仍是粮企提到的高频词,稻、麦“质优价低”令粮企承压,陈化粮冲击新粮市场,低价进口大米冲击国内低端大米市场,产业面临转型阵痛。
今年小麦产需平衡有余,价格有所回落。稻谷供大于需,价格明显回落。“质优价低”问题凸显,粮企融资难反映突出。
江西吉安市吉水县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安排种植,从7月到12月可产三季稻。公司副总经理李春勇介绍,今年早稻市场价格走低,夏收的普通杂交稻谷价格为每百斤65元到7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5元到20元。“加工企业对普通品种兴趣降低,质量差的稻谷只能进入工业或饲料市场。”
江苏远望富硒农产品有限责任总经理汪长乐表示,一些民营粮食加工企业起初执行优质优价政策,每斤比市场价高0.2元/斤收购优质小麦,但后来夏粮价格走低,优质小麦卖不出高价,一些小企业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收的库存越多,亏损越严重。”
目前,融资难仍是制约粮企生产转型的一大难题。陕西雍城面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飞透露,企业以前每年可从当地农发行等筹集6000多万元贷款,但今年少了1500万元左右,主要原因是银行对抵押物提出了更高要求。
江西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蒙蒙表示,去年拿出价值一亿元的物业作为抵押,向一家政策性银行贷款6000万元,近五个月后才批下来3000万元,导致订单粮款支付延期一个月。“如今粮食约九成集中在种粮大户手里,延期支付粮款影响他们对企业的信任。”
此外,陈化粮对新粮市场的冲击,导致竞争失序。汪长乐说,政策性储备粮出库慢,市场上粮源偏多,甚至混乱。“经营新粮、做品牌的大厂,‘玩’不过那些‘作弊’的小厂,他们在新粮里掺陈粮卖,价格压得很低。做品牌和口碑的企业,不愿掺陈粮,就很被动。”他说。
记者走访了解到,东部一些县区2015年的储备陈化粮还没有出库。有业内人士质疑,一些地区存放三年以上的陈化粮偷偷入市,冲击新粮市场。江苏射阳大米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苏阳介绍,“射阳大米”在上海热销,“但冒牌的‘射阳大米’很多,他们掺着陈米卖,所以价格低,扰乱市场”。
此外,受访的粮企经营人员告诉记者,进口的低价大米冲击国内低端大米市场。江西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鹏介绍,越南进口同品质大米市价比国内低端米还便宜约0.3元/斤。“进口的越南米价格为1.5元至1.6元/斤,对南方普通大米市场形成冲击。”
一些受访的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低利润涉农企业,当前仍少不了政府扶持。王鹏飞透露,今年政府对面粉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支持额度小、申请难度大是众多粮企共同面临的难题。一些粮企负责人呼吁,在项目申请、贷款帮扶等方面,政府继续加大对粮企的支持力度。
首先,强化陈化粮销售处理和监管工作。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申伟建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既保护合法经营的粮食加工企业,也保护消费者权益。
其次,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李蒙蒙建议,政府可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从贷款额度、期限等方面,加大对地区龙头粮企及大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建立信用体系和企业信誉机制,简化贷款流程。
再次,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着力打造链条完整、效益良好的粮食产业经济体系。张申伟认为,当前粮食生产处于由“托市粮”向“市场粮”转变的阵痛期,但阵痛比长痛好。“受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粮食加工企业普遍经营艰难。建议完善财税引导扶持政策,加速培育全产业链。”
最后,调整生产经营服务补贴方向,加大对带动粮食生产转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比如,增加对企业仓储物流建设、设备升级改造、品牌打造等方面补贴。”江西吉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叶太说。(记者 赵久龙 秦宏 刘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