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紧紧地拥抱每一个你,然后走向下一个角色。”
提起周迅,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演员,另一个是“one night 给小孩”公益项目发起人。作为演员的周迅,她汲取生命中的所有情感经历运用在表演中,塑造角色;作为社会人士,她从最初的联合国亲善大使再到“one night 给小孩”公益项目,一点一滴汇聚成河。周迅的职业生涯开启至今,整整27载光阴走过。她的人生有酸甜苦辣、也有自由自在。这份自在,并非毫无顾忌的自由自在,亦非天生所具,而是在时光的磨练中,慢慢学会与生命相处后的一种坦然。
Lens团队历时5年采访制作,周迅首部影像回忆《周迅·自在人间》汇聚周迅从影27年来,一部分点点滴滴和成长的碎片。这些碎片有小部分熟悉她的观众知晓的细节,而大部分都是鲜为人知的故事。全书分为“生活中的周迅”和“演员的周迅”两部分,内含六位摄影师姜成皓、Wenjei Cheng(郑文絜)、高原、叶锦添、斯特凡·塞德那欧(Stephane Sednaoui)和彼得·林德伯格(Peter Lindbergh)珍贵的摄影作品,近300张摄影师私藏照片独家曝光;圈中20多位师友共同发声;导演陈国富作序,著名摄影师、设计师夏永康操刀设计。这仿佛是一部回忆录,又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
《周迅·自在人间》:一个心愿与一本书的诞生
本书诞生的缘由,还要追溯到多年前,周迅偶然间萌生的一个愿望。作为一名演员,她的身边有三位合作密切的摄影师好朋友:姜成皓、Wenjei Cheng(郑文絜)、高原,他们为周迅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周迅觉得应该为他们出版一本书。
姜成皓原来是周迅的助理,因在片场“无所事事”,便拿着手机和相机拍起来。他最喜欢拍周迅哭,尤其是喝多了之后的哭,“特别可爱。朋友看她就是个小孩儿,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Wenjei Cheng(郑文絜)首次和周迅合作是2010年,为某品牌拍大片。周迅觉得她和一般的商业摄影师不太一样,就接连约她来拍,合作至今。除了正式工作外,她最爱拍周迅睡觉和闭目休息时的神态。“在那样的画面里,我不太确定她是在睡觉或者只是刚好如此。她有点神秘。而我喜欢讯息有点模糊的照片,令人有想象的空间。”
高原第一次见到周迅的时候更早,大约1994年,后来成了朋友,就一路以朋友的视角拍了下来。因为是朋友,有很多人际交集,高原对照片里时过境迁后的物是人非最为在意。
著名艺术家叶锦添,也是个喜欢在片场拍照的摄影师,这一爱好也让本书有机会向读者呈现《恋爱中的宝贝》《橘子红了》《风声》等两人合作时的珍贵照片。
抓拍瞬间、即兴的创作也成为斯特凡•塞德那欧给周迅拍照的主旋律,在他看来“她是那种罕有的,能够将纯净、真挚和脆弱融于一身的人,一个能够给出那么多东西的人,一个让你想保护她,想让她留点东西给自己的人。”
对林德伯格来说,“这些照片跟名气或者名人都没有关系,而是关于对她的永恒瞬间的捕捉,一个强大的、独立的女性,不仅是一个电影明星。”
一晃十多年,几位摄影师留下了许多周迅的影像,风格各不相同。本书中选用的近300张退去大片光环的摄影师私照,见证了友谊,也见证了一个“普通”姑娘人生中重要且充满趣味的时刻。
周迅和周迅的对手戏:普通人和演员
这本书最重要的一部分,来自Lens团队对周迅及其师友长时间的采访。熟悉周迅的人都知道,她不爱做访问,更是很少袒露自己的生活。所以,名为“采访”,实际更像是相熟朋友间的闲聊。这些文字最终变为铅字,从她个人和她的朋友那儿去了解她的生活、感情和表演事业,以及变化。也和大家分享关于生命和成长的经验教训。
周迅话不多,她喜欢喝点酒、对朋友特别好、容易忘事,但十分重要的细节她记得一清二楚。生活中的周迅,和普通女孩子一样,也担心衰老。她在书中也坦然谈论这个话题。她认为,这个行业所致,每天都在聚光灯下,当然害怕,但不能逃避,扛过去就好了,这些都没有平安和健康重要。寥寥数句,如此坦荡。这样的“真实”和“坦荡”也是很多同行给周迅的标签。导演陈国富说,“她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接近透明的,有时连基本的生物保护色都不具备。”这本书的开始,周迅还袒露了自己这几年的变化。“开始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她说。她开始照顾每个人的情绪,有意识地追求实实在在的生活。她会和好友一家出去旅行,会时常回到父母身边。好友黄觉认为:“以前她不开心的时候会搞得大家都不开心,现在她会去张罗。这种转化可能是因为年龄。她在努力地转化。”
作为演员的周迅,把干干净净视为表演者的责任。她觉得“演员是一个杯子,我自己在拍戏之前就把这个杯子洗干净,你要倒什么就倒什么呗。我觉得演员是有责任保持天真和干净的。”她一直以“内耗”作为表演养分,将生活中所遇到的重大情感波折融入到角色中去。她最重要的表演方法是找到角色存在的理由,然后去相信,然后陷入了角色难以自拔。比如《橘子红了》《李米的猜想》《恋爱中的宝贝》……陈国富说,“她演戏的方法和很多人不同,有人演戏是用脑子演,有人用身体演,她是用五脏六腑演。”好友沈畅觉得,周迅在背后其实下了很多功夫:“不是上来就能演好的。但是她使劲的时候别人看不见。”二十七年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一直在快速地变化。周迅是随着它一路走过来的,但她已经有了自己恒定的坐标:她希望自己始终是一位演员,超越年龄,受人尊重……自己借由书中的这些图片和文字,我们看到她的情绪,看到了她的成长,她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了屏幕背后的周迅,那个为了扮演好一个角色,把自己彻底地融进戏中,近乎是用五脏六腑在演戏的周迅。
20多位圈中师友共同发声,见证影视行业这27年
《周迅·自在人间》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来自朋友们的自述。有挖掘周迅的挂历摄影师钱豫强;有合作过的导演们:李少红、娄烨、陈可辛、许鞍华、汪俊等;演艺界的好友:黄觉、黄磊、郝蕾、沈畅、火星电台、黄烽……他们讲述周迅,也同样在回顾自己的职业/导演生涯。这是一场记忆的全面延展,回顾一路走来的道路,竟也可以由此略略探知中国影视行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成长和发展。
周迅1974年出生,1991年在学校,拍了第一部电影,那时的电影市场仍热。但到1992年电影市场跌入低谷。1995年,李少红与周迅签订的经纪合同,是当时全国演员第一份正式的经纪合同。2000年,民营资本进入,2001年,周迅接连出演港台导演作品,2004年,拍完《如果•爱》以后,陈可辛说,“你做好当明星的准备”。之后更是被称为“周劳模”,片约不断。一直到到最近,再次凭借陈可辛监制、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她在影视行业成长的这27年,见证了中国影视制作逐步走向市场,百花齐放的27年。当然,伴随着市场的扩大、制作速度的加快,娄烨、李少红、叶锦添、曹保平等等,这些导演们也不禁回忆起“从前慢”的时代,耗费数十年打磨一部剧,围坐朗读剧本的时代似乎也再难得。诸位导演不仅在书中讲述了以往与周迅合作的细节,更是以电影人的角色,反思这几十年来的行业发展变化。这一场持续五年的马拉松式采访,一场对27年影视行业的追溯,最终在这本书中落下帷幕。
素雅装帧,极致珍藏
从这本书制作初期,周迅就希望,不必追求些什么,简单朴素的装帧就好,在可能的范围内保护环境。所以在装帧形式和印刷上,出版方世纪文景也尊重她的想法,选用纸色自然柔和的东方书纸,这种纸虽不似铜版纸般光亮,但却是可以用作食品包装的环保用纸,且保存时间长。裸脊锁线的装帧方式,保留了书脊本真的古朴质感,同时也避免粘合书脊的化学胶水试剂的使用。另外这种装帧方式也便于读者摊开阅读,保证跨页图片的完美呈现,提高阅读美感。
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品性,才会让身为朋友的黄觉说出:“就算众叛亲离我也会站在她身边。”这样感人肺腑的话。才会让郝蕾“希望可以比周迅活得稍微长一点,就有机会饰演她传奇的老年部分”。陈国富在序言中写道:“对我来说,周迅没有秘密。也因为这样,在背后八卦她显得多余。”相识于年少,不枉一场相知。
郝蕾说,很羡慕她,以周迅的名字在世界上自在由行走。这些成长道路上所经历的风景,染上岁月痕迹,沉淀于“周迅”这个名字中。“最痛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周迅坦言,“我希望成为一个心里平静的人。这和是否结婚无关,和事业无关,这是人面对生命的问题,是怎么和生命相处的问题。”
关键词: 周迅《周迅·自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