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7-05-30 08:39 来源:爱卡汽车 作者:翟元
2.各类交通设施完备
“白天行车打开大灯,并不是为了满足照明的需要,而是为了使其他行人和机动车司机能尽早看见自己的车,使对方尽早做准备,以确保安全。”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的专家认为,人的眼睛对晃动的灯光特别敏感。车辆白天开灯行驶,可以使处在远距离或拐弯、上下坡处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别是雨天、雪天效果更明显。瑞典的交通法规定,机动车的前灯必须与起动装置相连,因而无论昼夜只要车一发动,灯就自动打开,醒目地告诉别人“车辆在行驶中”。自从实行这项措施后,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
瑞典在交通安全治理中,对“车”的管理非常特殊。除了开大灯,为了防止机动车的机件失灵引起车祸,瑞典交通法规定,凡行驶2年以上的车,必须年年进行车检。若查出机件损坏,停止使用。在公路上还时而抽查,发现没按时车检的车,勒令停车,而且还要被罚款。
市区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
和中国一样,瑞典也使用国际通用的交通规则和信号。但这里的信号灯一般只有两米高,行人和驾车者无须仰视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设立四个信号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一目了然。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我们还能看到大街上安装了先进的电视自动交通信号机,它能统计有多少行人在人行道上等候,当行人够数时,就自动改变信号,禁止车辆通行并放行行人。
瑞典交通安全规划的重点放在降低车辆的行车风险上,加强车辆的行车速度管理:高速公路限速110公里,普通公路70公里,市区街道50公里,幼儿园、学校、市中心等特定地区30公里。为了达到限速的目的,高速公路上设有自动监测器,不管是谁,超过限速,一律受罚。在这方面一件人人皆知的事件是,1994年10月,瑞典警察总监艾里克松因在斯德哥尔摩一所幼儿园前超速行驶被警察抓住,不仅当场被罚款,而且事后又在“执法者应严办”的舆论压力下丢了官。
酒后开车在瑞典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从1990年起,瑞典把司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限制由0.05%降到0.02%(我国的酒后驾车标准是0.2%)。交警在路上设点,随时用测试器检查司机。若查出超过酒精含量,重者坐牢两年,轻者被扣留驾驶证一年。所以驾车外出的人,即便参加招待会和盛宴,也不敢喝酒。
此外,早在1975年,瑞典就出台了汽车前排乘客强制佩带安全带的政策,1996年又出台了车辆后排乘客强制佩带安全带的规定,1988年出台了儿童乘车时必须使用儿童座椅或缓冲椅垫的规定。当今,瑞典正在广泛与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推广使用面朝后的儿童乘车座椅,同时说服汽车厂家设计时就考虑这一点。
学生每学期有20课时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学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强制交通安全教育主要针对司机,而瑞典则注重全体公民的教育。
瑞典国家公路管理局汽车安全专员Anders Lie告诉我们,他们经常通过以往发生的车祸案例,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小学生每学期要接受20个课时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瑞典交通安全专家经常提到“交通文化”这个词。他们认为,如果车、路、人这三者相互关系是对抗、冲突的,交通安全就差,车祸就多。反之,如果三者相互关系融洽、协调,车祸就少。现在瑞典一切有关交通安全的法规、技术措施、理论研究、文化宣传都建立在对这个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
和我国一样,瑞典的交通法规中有一条“在人行横道线处,车辆要让行人”,而在驾驶教材中有一条“车辆在人行横道线处让行人时,最好与人行横道线保持一个车位的距离,让行人更安心地通过”,后一条不是法规而属于交通文化,它对前一条法规起了保证和完善的作用。此外,交通文化还能解决一些交通法规无法纳入的问题。例如在驾驶教材中有一条,“下雨天车辆驶过行人或自行车附近时,应减速,避免将路上的水溅到他们的身上,分散双方的安全注意力。”
在瑞典,考驾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在这个国家并不强制要求通过在驾校学习才能取得驾照。
这里路考前要驾车到人工冰场去转一圈,在冰上快速行驶,考官突然下令急刹车,看考生能不能立即稳住车身。“有人考了10多次,花费数千克朗才拿到驾驶证。”在瑞典开餐馆的青田人林先生告诉记者,路考时,考官告诉他,并线时他看后视镜的动作不明显,这样容易漏掉死角,可能发生预料不到的交通事故,考试不能通过。
责任编辑: 陶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