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汽车3.15: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已成热点

汽车3.15:汽车车内空气质量已成热点

大家车网 2014-03-16 10:36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3·15前夕,《华夏时报》联合盖世汽车网,特别推出《击鼓鸣冤期青天 三包召回为哪般?》问卷调查。为期10天的调查共收到1260份问卷反馈,调查显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较务实,对“三包”和“召回”的看法更加客观,同时对车内空气质量等热点问题关注度很高。

  “三包”进入发酵期

  “汽车三包”条例自去年10月1日颁布至今虽然只有半年,但这一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的法规得到了绝大部分车主的高度关注。调查显示,有75%的车主认真了解过三包细则,其中10%的车主更是“了解全部细则”。这一比例也提醒汽车企业和相关部门,“汽车三包”在消费者眼中绝不是摆设,而且大有从“知法”向“用法”过渡的趋势。按照新车半年后可能会出现故障的普遍规律,享受“三包”政策的第一批新车即将接受首轮考验。对此,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修车、退换车标准”、“三包费用由谁承担”、“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选择”三个问题。

  在“汽车三包”四大焦点问题关注度的调查中,关注“三包期限”的消费者占14%、“修车标准”占比21%、“退换车标准”占比37%、“三包费用由谁承担”占比28%。值得注意的是,关注“退车”比关注“修车”的消费者高出了16%。也就是说,更多的消费者认为一旦走三包程序,车的质量问题已不是修理可解决的,问题严重程度势必在退换车范围。这也再次提醒汽车企业,面临有法可依的消费者,是否做好了最充分的心理准备?

  同时,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信程度较为担心。可见,汽车业多年形成的一些潜规则和霸王条款让消费者顾虑重重,“汽车三包”是摆设还是利器,关键还要看是否能真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召回”变中性词

  虽然调查中,仅有10%车主的车辆被召回过,但在“对汽车召回的理解”一项调查中,有85%的消费者都准确选择了“生产者根据情况,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缺陷”一项,只有25%的消费者认为召回就是免费维修或退换货。

  对于汽车企业主动召回次数的增多和加快,六成消费者认为“汽车产品大量采用新技术,必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企业主动召回来消除缺陷,是负责任的表现”,三成消费者认为“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出了问题,产品质量差”,消费者对召回表现得越来越宽容和客观。同样,在接下来的一项关于“召回是否会影响汽车品牌形象,是否会影响购买?”的调查中,结果应该令汽车企业感到欣慰。结果显示,有16%的消费者持积极观点,认为“召回令品牌形象会提升,继续追捧”;有54%的车主持认可态度,认为“品牌形象不会受影响,是行业惯例”;持中立态度的消费者占30%,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选择“品牌形象会降低,彻底拉黑”的消费者为零。

  从遮遮掩掩拒绝召回到主动召回,随着汽车企业态度的转变,消费者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召回”一词已从之前公众眼中的贬义词,转变为中性词。

  自主品牌“有希望”

  J.D. Power亚太公司2013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显示,在过去10年稳定、迅速进步之后,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车质量在2013年取得显著进步。2013年,自主品牌的每百辆车问题数(PP100)为155个,也就是说,每辆车问题数大约为1.55个。国际品牌的平均每辆车问题数为1.04个。一项关于“自主品牌汽车目前整体的质量状况”的调查中就显示,40%的消费者认为“有很大提升”,54%的消费者认为“稍有提升”,而选择“与合资品牌差距越来越大”和“不关注、不会买”的消费者仅占2%和4%。

  J.D. Power预测,如果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车质量方面保持相同的进步速度,预计2018年有可能赶上国际品牌。对此,超过六成的消费者选择“有希望,期待”。

  除了汽车质量方面,同样受到消费者认可的,还有自主品牌车企在召回方面的进步。资料显示,在2009-2012年的4年间,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召回仅有7例,但汽车召回法规出台后,自主品牌在2013年也出现了“召回热潮”。对此,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是“汽车召回法规在起作用”,而有超过六成的消费者认为“这是厂家积极面对现实”的表现。

  车内空气质量引关注

  从美国汽车权威媒体Autonews发布“汽车有毒”榜单,到国内某些汽车品牌车内怪味被曝光,车内空气质量已成为继汽车变速器、安全气囊和汽车轮胎之后的第四大问题。在本次调查中,97%的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关注,认为“关系到健康,很关心”。不过,对于不少车企以“车内空气质量达标”作为卖点的看法,消费者观点不一:21%的消费者认为“纯粹炒作,这个概念太虚,不相信”,18%的人“对这样的宣传感兴趣,认可”,43%的人认为“信与不信,还得用起来看”,另有18%的消费者则表示“不管如何,自己也会放置车内空气净化器”。

  结果表明,缺少相关检测标准和制约机制,是消费者对这类宣传各持己见的原因之一。好在,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已列入国家环保部2014年的强制性标准制定计划中。对此标准,44%的人表示“很期待,希望对厂家能有所约束”,51%的消费者认为“标准如何落实是关键,否则就是空谈”,仅有5%的人对此“不感兴趣”,认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车内空气质量标准能如预期的在2015年出台,并实现“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的车型将不允许销售,达不到要求的车辆将被强制召回”的目标,对车主来说将是极大利好。

关键词:车内空气质量   责任编辑: 林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