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4-03-08 20:12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因“补贴大战”而异常火爆的打车软件热正在降温。
2014年3月4日晚,快的打车宣布将补贴下调至每单5元,每天2单。这是其第二次下调补贴,前一天已从每单13元下降到每单10元。快的打车的“示好”显然得到了同行嘀嘀打车的响应。3月7日,嘀嘀打车宣布调整补贴方案,调整后的补贴金额为每单减免6元至15元不等,每天2单,而之前嘀嘀打车的补贴方案为:二三线城市乘客每单补贴“起步价~20元”不等,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每单补贴12元至20元。
业内认为,持续数月的补贴大战暂告一段落,但两大软件的市场争夺战仍将继续。口口声声说“不差钱”和“不着急盈利”的打车软件,将面临补贴返现结束后的生存窘境。而隐藏在背后的两位“金主”阿里和腾讯似乎也颇为无奈。
快的、 嘀嘀先后“降火”
“快的下调补贴是在计划之内的,因为阿里觉得在手机支付这块,第一阶段市场推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阿里不再给快的钱,快的也就没法继续优惠了。”艾媒咨询CEO张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快的打车的最新补贴政策显示,从3月5日零点起,使用快的打车内置支付宝付款,乘客每单立减5元,每天限2单;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乘客每单奖励5元,每天限2单。这是继3月3日快的打车联合支付宝钱包发出“致用户的一封信”,将补贴下调3元后,再次下调5元。在该信中,快的打车将下调补贴的原因拉高到社会责任的高度,“尽管市场竞争天经地义,但竞争应该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是损伤用户的利益”。
与此同时,更令人关注的是“补贴大战”的另一方嘀嘀打车的反应。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回复记者称,3月7日嘀嘀打车宣布了新的调整补贴方案,调整后的补贴金额从每单减免12元至20元调整到每单减免6元至15元,每天2单。“嘀嘀打车是以‘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为企业使命的,未来嘀嘀打车会按照自己的节奏,引导打车软件市场回归理性,维持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张晶说。
事实上,最先想要扑灭补贴战火的是嘀嘀打车。早在今年2月10日,嘀嘀打车就率先表示,要把补贴金额从每单10元降到每单5元,不过快的打车并没有顺势跟进,反而还夸下海口“给乘客的奖励永远比同行多1元”,之后战火重燃,双方进入持续加码较量的过程。据统计,双方宣称的投入补贴已达19亿元。
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如此谈及使用一个多月打车软件的感受,“因为两大互联网巨头的‘血拼’,乘客每单获得12元~20元的打车补贴,确实吃到了免费午餐。这是千载难逢的‘天上掉馅饼’,但不可能吃到永远的免费午餐。正因为每次打车基本不花钱,才调动了我打车的积极性。”
这种补贴的方式好比打广告,为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圈下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显示,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用户破4000万,较活动前增长一倍;嘀嘀打车日均订单为183万单,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2100万单。而快的打车方面,截止到2月11日,日均订单量已达128万,单日最高订单量突破162万,其中使用支付宝钱包付车费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
此前,有业内人士分析,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战已陷入胶着状态,双方均骑虎难下,因为一方先停止补贴,或许就意味着市场前期投入白费。在抢用户的竞争中,谁都不愿意先缩减竞争力度,在市场覆盖与口碑上处于弱势位置。不过,这种以大量资金来换取用户量暴增的做法显然又是难以持续的。如今,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先后开始“降火”。
于斌认为,“随着补贴活动的结束,肯定会降低打车的频率,选择更实惠的出行方式。相信跟我一样心态的打车软件使用者还很多。”
从补贴战到转型战
在打车软件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随之而生,比如司机挑客、对路边招手的市民熟视无睹;软件运作不畅,导致乘客在移动端支付了车费而司机却收不到;司机一边开车一边联系新乘客违反交规等。
其中,司机联手乘客骗补的现象十分严重。据了解,一些乘客与司机合谋,利用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补贴漏洞,骗取两方补贴。比如有乘客为贪图便宜,先使用嘀嘀打车叫车,中途用快的打车指定车牌号,再叫一次车,最终可能30元的车费,乘客花费很少,司机也占补贴的便宜。
据打车软件行业人士公开称,仅在一段时间内就发现2万个作弊的案例,有个人做案,也有团伙做案,查到就会严肃处理,订单取消,并且视情节严重程度在1到3天内封闭司机账号。对乘客也是短时间内封号。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在“来往”扎堆里发出感慨,称自己母亲遭遇打车难,打车补贴忽略了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老人和小孩的利益。
而针对弱势群体,嘀嘀打车已经打出了“温情牌”。3月5日雷锋日当天,嘀嘀打车携手成都雷锋车队15辆车试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在城区乘坐雷锋车将全部免费。“成都雷锋车队的尝试只是开始,‘雷锋计划’未来还将在更多的城市落地,嘀嘀打车愿意每年拨出至少5000万元专项资金,致力于‘雷锋计划’,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真正解决老人孩子打车难的问题,真正做到:移动互联网让出行更美好。”嘀嘀打车联合创始人吴睿表示。
“在一线城市,政府此后一定会去监管打车软件,毕竟出租车是公共交通工具,有严格的准入和规范。从目前使用打车软件的情况来看,一般是高学历的年轻人、白领等,但实际上需要使用出租车的绝不止这些人,所以政府不可能不理,因为这已经造成了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公。所以未来打车软件应该会更加规范。”张毅说。
按照张毅的说法,打车软件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未来几年打车软件一定会转型,开发公司会想办法把二线城市以下的市场拿下,不单单是打车,可能会向找附近吃的、住的、玩的方面转型,成为一个用手机方式支付,满足生活需求的综合性服务软件。
而于斌则指出,向出租车司机收取管理费,通过广告形式导流或增值,也可以成为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显然,当打车软件粗暴式的竞争将要接近尾声时,其如何实现自身造血才是业界需要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打车软件 责任编辑: 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