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3-03-12 13:29 来源:腾讯网 作者:孙晓红
2013年,农历是癸巳年,天干为水,地支为火,可以视为此年水火交战,天地间,唯水火之战最为激烈,但是,到最后,结局为水火既济,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还真是,春节刚过,人们还没有从过年的慵懒中清醒过来,各汽车公司已经抖擞精神,推新车的推新车、报销量喜讯的报销量。3月召开的两会呢,汽车又成了其中的一个议题,不少代表的提案,都是以汽车为主题。结果,两会还没有开完呢,各地公务采购自主品牌已经蔚然成风,看来,多年期盼的春风,就要吹绿江南岸了。
其实,公务采购只是冰山一角。再者,每年用于公务采购的款额到底是多少,也无人能报出来,但是,再怎么说,也不会有个多么高的数据,只是其示范带头作用,让自主品牌从此扬眉吐气,脱掉了人们眼中低质低价无形象的偏见外衣,从而对于品牌力的带动以及今后对于利润的带动,绝非采购金额所能比拟。
好消息还不止如此。昨晚电视调台,偶然一眼瞄到了央视一个节目,有一个咨询公司做了2013年各系汽车购买意向排行表,不出所料,德系以38%名列第一,自主以近30%名列第二,其余美日法韩依次向后。主持人介绍说:以前日系居第二,由于众所周知的钓鱼岛问题,一落千丈,而黑马当属自主品牌,至于原因,当然是无论质量还是品牌力,自主品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也达到了与合资不相上下的程度。所以,自主品牌的这次一鸣惊人,其实,是经过了相当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今天的结果,名至实归。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合资与自主,几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两条线,各走各的,互不搭界。不要说合资没有放自主在眼里,就是自主的消费者,到了合资车主面前,也似乎低人一等。合资与自主,之间有着太大的鸿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却凛凛然的界线。
于是,自主品牌只能实打实,最早人家说起自主产品,只能说一个优点:性价比高,其实,那也算是溢美之词,没有技术,没有品牌,只能拼配置。但也是个好事。一直这么坚持下去,当作理所应当,那么,当有了涡轮增压,当有了DCT,当有了良好的工艺,自主的厚道,丰富的配置,此时就是让人赞赏的优点了。而且由于各企业侧重点不同,反而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点,比如长城的皮实,吉利的安全,比亚迪的智能化等。总之,自主品牌各家形成自己的特点之后,拥有丰富配置的同时,在产品品质和工艺上也有长足的进步,升级供应商、引入新设备,且车型设计更贴近用车需求,力求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已经为自主品牌带来了更多的品牌名气与品牌溢价。
而与此同时,合资产品,多数还在走减配的老路。凭着品牌力,凭着现成的产品,合资企业已经赚大钱成为习惯。当遇到自主品牌力提升,进而倒逼其市场份额之时,拉皮、小改款,再动作大大地上市,一点套路也没有变,变的是,配置减、技术降,还要美其名曰:世界潮流。真是太把中国消费者当傻瓜了。众所周知,汽车所用钢板,一般要满足两个层面,一个是厚度,一个是刚度。可是,就有日资合资企业在厚度与刚度上只满足一条:要么满足厚度,要么满足刚度,甚至两条一条也达不到。保险杠,只在前面有,后面的大都减至极薄,聊胜与无。至于车门防撞杆,有几个合资企业敢说自己做得跟原车型一样?!你可以在实验室以及相应条件下调出最大功率与扭矩,可是,实际工况中,谁又会把转速升到极限以追求那个功率?有实际意义吗?拥有先进技术发动机的澎湃动力与运行平稳性,以及高燃效,谁都知道自然吸气直列四缸发动机无法相比。直列四缸在缸体缸径加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六缸的水平,但是使用寿命呢?使用成本呢?普通消费者实在不会知道。
有合资企业里工作人员,买车不买其自己企业的,一定要买自主的。当然,当自主品牌拆解合资车时,合资企业也在拆解自主车,他们自然知道谁货真价实,谁在骗人。
企业要追求利润天经地义,资本本身就要追逐利润最大化。但是,如果置产品安全于不顾,只求减至最小成本,追求最大利润,这样的企业是无良企业,被抛弃那是迟早的。
合资向左,自主向右。合资与自主间那道鸿沟在慢慢缩小,一场剌刀见红的近距离肉搏战在所难免。
也许,2013年就是自主与合资开始对拼的一年。此后战争将越来越激烈,情节将越来越扣人心弦。不过,结果是让人开心的,如果你长着一颗中国心而不是外国心的话。
责任编辑: 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