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行业 > 行业研究 > 车市意外回暖 自主品牌度过最难时期

车市意外回暖 自主品牌度过最难时期

大家车网 2012-12-22 11:58 来源:腾讯网 作者:综合报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汽车市场数据显示,11月的整体市场产销情况超出预期,但是仍然很难改变全年增长速度只有个位数的局面,全年汽车市场的销售同比增长速度基本限定在5%左右,而自主品牌虽然受到市场以及外资品牌的双重打击,市场份额最终维持在了40%以上。可以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全年增长速度5%左右

综合各个方面的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全年增长速度基本应该维持在5%左右。

由于11月汽车产销数据表现较好,拉动了全年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再次提高。11月,汽车生产176.14万辆,环比增长10.99%,同比增长3.92%;销售179.10万辆,环比增长11.52%,同比增长8.16%。1-11月,汽车产销1748.29万辆和1749.3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1%和4.03%。

假如12月份继续维持环比增长12%的增长速度,那么12月的汽车销售总量为200.59万辆,全年汽车市场总销售数据就能够达到1949.9万辆,那么2012年相对于2011年的同比增长速度就将达到5.37%。

尽管5%的增长速度与过去三四十个百分点的增长要慢了许多,但是一个国家达到年度销售1900万辆以上的规模水平,也是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从细分市场去看,乘用车市场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商用车市场。其中,11月的乘用车市场产销增长速度都达到了双位数,商用车市场则继续10月正向增长的势头,连续第二个月实现产销同比增长。不过,由于2012年前一阶段下降太多,因此,前11个月商用车市场产销仍然维持同比下降的趋势,并将保持到全年。

在乘用车市场中,轿车市场的增长仍然在持续,SUV市场的增长速度继续下滑,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维持下降的不景气状态,MPV市场则小幅下跌。

这种情况说明,汽车市场的增长趋势正在各品类细分市场中获得平衡发展,轿车市场以及SUV市场的增长速度正在趋于平衡,未来SUV作为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动能正在减弱,轿车市场仍然是整个汽车市场增长与下降的最终决定力量。

从全年的增长态势分析,2012年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2011年之前的累计增长速度都是前高后低,但是2012年却呈现出前低后高的不同特点。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汽车市场正在从过去的萎靡增长形势中逐渐摆脱出来,汽车市场未来的增长速度正在逐步回升,汽车市场的增长将趋向于一种更加理性的均衡增长。

自主品牌触底回升

11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与上月相比又有所回落。但是,仍然呈现同比增长。数据显示,1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3.86万辆,比上月增长9%,比上年同期增长11.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7%,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也因此,1-11月这个周期内,自主品牌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比例(41.3%),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

但是,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方面的表现要优于整个乘用车市场的表现,11月,自主品牌轿车占轿车销售总量的31.3%,市场占有率不仅比上月略有提高,更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应该说,在2012年的连续第二年的市场低速增长环境下,以及外资品牌持续进入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下,自主品牌仍然能够维持住了乘用车市场四成以上的市场份额,轿车市场也能够与外资品牌三分天下,这表明自主品牌已经在最困难的时期站稳了脚跟。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的逐渐拉高,实现转型以后的自主品牌由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将会获得逐步提升。

自主品牌的这种趋势也能够从汽车整车出口的形势上获得验证。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11月中国汽车出口为9.17万辆,比上月增长5.8%,比上年同期增长22.9%。 1-11月出口96.47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27.2%。这个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中国经济总体的出口水平。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出口1793.8亿美元,增长2.9%;1—11月,中国出口18499.1亿美元,增长7.3%。

外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

由于日系汽车品牌在中日关系社会关注度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实现回暖,各个国别的外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又出现反复。

根据数据显示,11月,日系品牌开始恢复,比上月增长72.2%;美系和韩系则小幅增长,分别为17.2%和13.8%;法系略有增长,为4.4%;德系则下降了3.9%。但与上年同期比较,日系仍下降36.1%;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增速均超过20%,其中美系超过30%。

而从各系别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变化中,更可以看出外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

日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11月由10月份的7.61%上升到11.7%%,但是,德系品牌占有市场的份额同期则下降了3.11个百分点,即从10月份的21.61%下降到18.5%。其它系别的品牌则变化不大,其中美系从12.54%增长到13.1%,韩系从9.67%增长到9.8%,法系则从3.27%下降到了3%。

另外,自主品牌在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则下降了1.7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市场份额的变化主要在日系与德系之间展开,或者说,市场的竞争也主要在日系汽车品牌与德系汽车品牌之间展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因为日系汽车品牌与德系汽车品牌之间的产品替代性比较强,二是也说明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长空间的不断缩小,主要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

而由于日本大选中获胜的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将要在2012年年底正式成为日本的新一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右翼倾向以及对于钓鱼岛的强硬姿态,将可能给未来的中日关系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甚至有可能恶化的趋势,将可能持续对于刚刚回暖的日系汽车品牌造成市场的压力。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日系汽车品牌可能很难有强势的回归,这将给德系汽车品牌以及其它的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汽车品牌带来更多的拓展机会。

然而从目前来看,少了强劲的日系汽车品牌的竞争,德系汽车品牌将更加凸显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优势。

豪车市场强弱分化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增长速度的持续低迷,豪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传统的德系豪车品牌宝马、奥迪、奔驰的三强并列开始出现裂缝,宝马追赶奥迪的步伐越来越快,奔驰却离着两位来自德国兄弟的距离越来越远。

数据显示,2012年11月,奥迪在最大单一市场中国(含香港地区)销量为37600辆,同比增长25.9%。前11个月奥迪累计在中国市场售出370559辆,同比大幅提高30.7%。

不过,同期的宝马品牌表现更为出色。11月份宝马集团在中国大陆销量为31090辆,同比增幅高达62.3%。这个速度是奥迪的两倍还多。

1到11月份,中国大陆为宝马集团贡献了295974辆销量,同比增长37.6%。这个数据比奥迪要快了7个百分点。而且宝马的数据中还不包括香港的市场在内。这也就是说,宝马离着超越奥迪的日期越来越近。

不过,另外一个豪车品牌奔驰却与宝马、奥迪的表现迥异。11月份奔驰品牌在华销量缩水6.6%至1.69万辆。 前11个月,奔驰在华销量为177301辆,增长速度只有4.2%。

显然,奔驰已经被宝马、奥迪越来越远。

同样,在豪车日系的三家品牌中,相对较弱的本田讴歌品牌也与英菲尼迪、雷克萨斯拉开距离。讴歌退网的消息已经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因此,从豪车市场的发展前景来看,宝马与奥迪双雄争冠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宝马对于奥迪的危险日渐增强。

关键词:车市   责任编辑: anne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