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保养 > 维修养护 > 盘点国庆自驾事故案例 跟车过近易致追尾

盘点国庆自驾事故案例 跟车过近易致追尾

大家车网 2013-09-29 09:55 来源:报摘 作者:综合报道

  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很多人会选择驾车外出游玩,这也使得高速公路上车流量猛增,事故也会随之增多。昨日,省公安厅交巡警部门和南京高速交警总结了以前免费放行及近期发生的事故,并提醒广大驾车人,高速驾车要谨慎。据悉,自5月1日起,我省对占用应急车道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到8月底,共查处此类违法行为11万起,其中,在应急车道行驶10万起,停车有8000多起。

  案例1 误进收费通道撞护栏

  高速一大队事故交警回忆起去年国庆免费放行的一幕,当时就听到“砰”地一声,一辆黑色奔驰撞到了收费站的栏杆上,不仅吓坏了司机,也让收费站工作人员和交警惊出一声冷汗。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高速免费通行期间,在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收费站区域时,会有一个提示牌,提示7座以下客车进入免费车道,而其他车辆都要走收费通道,以上发生的事故,是由于免费车辆误入收费通道所造成的。

  ■交警提醒:这类情况在每次免费期间都会发生,驾驶员进入收费站区域后,应当减速慢行,注意观察,不要一味求快。

  案例2 实线随意变道碰擦了

  “我正常开车,前面那辆大众轿车突然实线变道,结果就发生了碰擦。”看到自己刚买的轿车出现损坏,吴女士心疼不已。9月20日,吴女士驾驶车辆沿沪宁高速往南京方向行驶,这时,左前方一辆大众轿车突然往右变更车道,这个时候吴女士已经来不及刹车,只能撞了上去。大众车司机王先生则辩解,前面有一辆面包车开得太慢了,他想从右边超过去,没想到变道变得太急了。事后,王先生也主动承认事故责任在他。

  ■交警提醒:如果想要变更车道,要提前打转向灯,同时观察车辆后视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以一个比较小的角度变更车道。此外,实线处是禁止变道的,现在高速上有监控专门抓拍此类违法行为。

  案例3 停车看路牌引追尾

  “沪宁线278km处发生一起两车追尾的交通事故,巡逻交警赶紧过去看看。”前天上午,听到指挥室通知,高速一大队李警官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两辆车损坏严重,都已经不能正常行驶。经过调查,原来此处是匝道,行驶在前方的黑色轿车突然刹车,后方车辆避让不及发生追尾。面对询问,黑色轿车司机也是一脸尴尬,他称走到这里不知道要不要下匝道,于是停车看了下路牌。

  ■交警提醒:国庆出行增多,一些司机外出后因路不熟悉,喜欢突然减慢车速,或是停下来查看路牌,如果后方车辆没有保持安全车距,就会造成追尾事故。因此在出行前,务必准备好自己的行车路线,如果错过了这个匝道口,那么就到下一个匝道口掉头,切不可在行车道停车、倒车、逆行。

  案例4 疲劳驾驶撞了车

  去年10月1日,沪宁高速南京卫岗隧道东发生一交通事故,一上海依维柯突然撞上一绿化洒水车,依维柯司机当场死亡。据查,依维柯从上海运送办公用品到南京,因怕堵车,凌晨出发,一路疲劳,一不小心撞车了。

  ■交警提醒:驾驶车辆连续行驶4个小时就应当选择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20分钟,超过4个小时没有停车休息的,或是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的,交警都会对司机的疲劳驾驶进行处罚。

  案例5 应急车道超车撞了

  9月上旬的一天晚上,沪宁高速往南京方向,快到黄栗墅服务区时,商务车司机孙某发现前方行驶的客车速度很慢,便往右打了一把方向,试图借用应急车道超车。就在车子刚拐入时,孙某赫然发现有一辆货车停在应急车道上,吓得猛踩刹车,可因为速度过快,还是撞了上去。

  ■交警提醒:应急车道专门供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护或民警执行紧急公务等处理应急事务的车辆使用,任何社会车辆禁止驶入或者以各种理由在车道内停留,也不得借用应急车道超车。

  案例6 小碰擦停车争执堵路

  去年国庆长假第一天,两车出沪宁高速收费站不久追尾,情况不严重,两名司机下车理论,站在车的左侧,车门敞开,结果一辆从收费站出来的货车险些撞上。宁连高速南京段也发生类似事故,车主们因为责任问题互相推脱,造成车辆积压严重。

  ■交警提醒:在高速上发生轻微交通事故,车可以动,人没受伤,一定不能停在行车道上,应及时驶离高速,到事故快速处理点处理。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车不能动,应在车尾150米处放警示牌后,人撤到高速护栏外,及时报警。

  案例7 跟车过近致连环追尾

  去年10月4日上午,淮安李先生驾车到南京游玩,行至长江二桥北汊桥时,李先生忽然听到后面刺耳的刹车声,接着就是“砰”地一声响,等他刹车后发现,共有五车追尾,“距离跟得太近了,根本来不及反应。”

  ■交警提醒:在高速上行车应注意保持安全车距。时速超过100公里时,应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距离,时速低于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适当缩短,但最小不得少于50米。

关键词:国庆自驾   责任编辑: 郑人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