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3-09-26 13:41 来源:网摘 作者:综合报道
市民都知道,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是引起车祸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和忽视了“药驾”这一开车隐患。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由于这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近日,“@平安无锡”转发了一则微博“药驾,你必须知道的危险”,引发了博友关注。
这些药吃完最好不要开车
调查
多数市民不关心药效对驾车影响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21名市民,其中一半是有车一族,但他们中有15名没听说过“药驾”,不知道人在生病后服用某些药物是不能立即开车的。其他几名受访者知晓一点,称“会有所注意”。
“在服药期间,你会关注该药是否适合驾车人使用吗?”记者在药店对购买药品的市民作了随机采访。“一般感冒药、止痛药很正常,感觉应该不受什么影响吧。”有4名男士告诉记者,生病开车一般只会考虑病情适不适合开车,而不会过多地去考虑药品本身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开车。“我也知道吃一些感冒药容易打瞌睡,但是我不开长途车,也没关系的。”市民李先生说,他也就上下班开开车,精神还是比较集中,不会受到药品的影响。但是当问及开车时主要应该注意哪些药品会带来不良影响时,绝大多数受访者也只是注意感冒类药品,对于其他药品则是“医生不提醒,自己也不会注意”。
不仅仅是普通市民不在意,一些药店的导购员也不太重视药效对开车的影响。昨日,记者分别走访了3家药房,对于“如果驾驶人自主买药时有哪些需注意的地方”这一问题,4名导购员只是提醒了“感冒药容易嗜睡要慎选”,而对镇咳、消炎等药品的选购没有提出建议。“止咳药等应该没关系的。”学前东路上一家药店的导购员说,一般因为要开车而提出特别选药要求的市民也十分少见。
而国外对18882个发生交通事故死亡的驾驶人员采集血液样本测试显示,乙醇阳性率达到51%,其他药物的阳性率也接近18%。结果表明:药驾的危害并不亚于酒驾,与药物有关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也不容小觑。
市场
多数药物未特别提醒驾车人慎用
一些药物吃完之后不宜开车,药物包装盒或说明书上会不会作提示呢?记者来到南禅寺附近的药房查看。记者在非处方区域查看了多款感冒药,不少药品在包装盒的外面都没有注明服用该药品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关禁忌,而是写有“详见说明书”的字样。一款名为“感冒止咳片”的感冒药,厂家对该药品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只是标明了“尚不明确”。记者查看了近10种感冒药,包装盒上均未特别提醒驾车人慎用。
“如果你要开车,感冒药要选不打瞌睡的。”一名导购员告诉记者,在药品的包装外一般只会注明孕妇忌用,对驾车的提醒一般会放在盒子里的说明书里。随后,记者打开一盒某药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维C银翘片,证实了这名导购员的说法。该药品在包装盒外,只是提醒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打开盒内的说明书,有详细的注意事项,其中之一就是提醒“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以及操作精密仪器。
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介绍说,药物的详细说明书里一般只标注不良反应,患者自己要考虑到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对驾车造成的影响。
现状
锡城还未发现“药驾”致事故现象
针对“药驾”现象,记者昨天采访了无锡市公安交巡警部门有关负责人,他表示,禁止“毒驾”和“酒驾”在《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且在查处“毒驾”、“酒驾”时,有专门的检测标准和检测工具。而禁止“药驾”没有明确规定,一般靠驾驶人的自觉性。“服用感冒药等药物后,人确实会产生嗜睡、困顿等反应,这时驾车容易导致危险,因此,某些药物服用后的确不宜驾车。”
目前,锡城公安交巡警部门还未查处到一例因药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有关人士分析说,这可能是由于药驾不易察觉,就算驾驶人是因药驾导致事故,在进行事故责任鉴定时,驾驶人可能也不会承认。
提醒
服用哪些药物最好不要驾车
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的药剂师介绍,有些药物服用之后会让人变迟钝,有些药物服用之后则会让人太兴奋,而兴奋过度会让人不灵敏。这些药物有含抗过敏药(抗组织胺类药)成分的药物、感冒药、镇咳药、镇静类药物、抗菌药、降血压药等(详见附图)。驾驶者在服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
医生提醒,病人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主动表明身份看病时主动表明“我是司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如白加黑中的“白片”。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驾驶者服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3、不可超剂量用药若自己买药,种类越少越好。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要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或等药效消除再开车上路。(晚报记者宋芳李忠兰)
延伸
吃药还可能致“酒驾”
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这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但市民可能不太清楚,一些药物吃完之后也可能被查出是“酒驾”。对此,宁波市公安交巡警部门曾在饭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配合下做了一系列实验。其中一名志愿者喝下了一支藿香正气水,5分钟后,呼气检测仪器酒精检测数据为500mg/100ml,该数值远远超过了醉酒驾驶(80mg/100ml)的标准。15分钟后,再次进行酒精检测,数据依然高达58mg/100ml,还是够得上酒后驾驶的标准。当然,藿香正气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在说明书上也有明确的标注:食用后不得驾驶车、船和进行高空、精密等作业。
关键词:吃药驾车 责任编辑: 郑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