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安航天基地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位任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世界一流航天新城”建设,在“1+10+13+N”创新体系的引领下,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全域创新新格局,呈现出结构优化、动能增强、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跑出了西安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1-9月,西安航天基地经济呈现“加快恢复、动能增强、逐季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7.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18.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2%,工业投资增速31.7%。
“建链成群”硬核支撑
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聚合带动效应,以航天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等13条产业链为抓手,开启全员招商工作模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聘请11位招商大使“做媒”,全力推进西安航天基地产业链补链、延链、扩链,逐步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11月5日上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生产的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整机试车圆满成功,标志着已全部突破和掌握整机制造关键技术并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同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抓总研制的中星19号卫星成功发射。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有效载荷再“靓”太空,该院承担了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和跟踪子系统的研制。
在一次次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西安航天基地的科技力量始终“在线”。在航天六院、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8个“国家队”的引领下,星际荣耀、银河航天等4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蓬勃发展,西安航天基地正在成为我国航天产业的重要一极,形成了航天产业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卫星有效载荷研发与制造、航天器在轨测控管理、卫星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布局。
“创新驱动”激发动能
近年来,航天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填补了西北地区大型算力基础装置空白……科技创新犹如一颗巨变的“种子”,正在西安航天基地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长”。
作为秦创原“一总两带”的重要承载区,西安航天基地构建“1+10+13+N”创新体系。即“1”是国家超算(西安)中心,“10”是由107栋研发大楼组成的秦创原10个科技产业园,“13”是13条产业链主攻方向,“N”是1168家产业链招商靶向企业。
今年以来,西安航天基地以包括秦创原·智能终端科技园、秦创原·航天先进计算科技园在内的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牵引,主动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占地939亩的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将13条目标产业链精准导入,全力推进补链、延链、扩链,形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为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的发展持续赋能。
开发区是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产业发展主阵地。西安航天基地坚持“产业化发展、园区化布局、市场化运作”发展方向和“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公司”发展模式,大力优化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平台公司产业发展定位,以4家平台公司为主体,以市场化思维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在园区化发展上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西安在产业布局上正加大周边区县布局的脚步,而富阎板块正处于“一圈、一轴、三带”的“一圈”,西安航天基地聚合阎良区(西安航空基地)多家骨干国企力量,共同推进产城融合、区域融合,实现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等资源互通、平台共享,打破地域和行政限制,“北跨”主导开发“富阎板块”,通过“空天”携手,采取“航天研发+阎良制造”模式,加快打造千亿级空天产业集群。
“金牌服务”夯实后劲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火车头”,而服务保障则是支撑发展后劲的“加油站”。近年来,西安航天基地致力于栽好“梧桐树”、筑好“温暖巢”,聚焦项目建设和营商环境两大领域,通过强化要素保障、增效项目审批等方式,多措并举、创新思路,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行走在西安航天基地,塔吊高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个个重点建设项目开足马力,建设热潮浪头迭起。2022年,西安航天基地持续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60个(含子项79个),通过保障国家战略项目、强化大项目引领、拓展发展空间、聚焦关键环节等方面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西安航天基地紧盯新项目开工率、投资入统率、投资完成率、手续办结率、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五率”关键环节,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航天六院新能力提升项目、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新型有效载荷项目建设,助力航天产业产值翻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以来,西安航天基地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深化政务服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持续推进“一件事一次办”“跨区通办”“审管联动”“周末不打烊”“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等服务举措,有效破解企业群众办事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金牌服务”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齐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