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时间越长,利率反而越低?”近日,多家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现象,持续引发关注。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该如何打理“钱袋子”,以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业内人士建议,其可适当调整理财结构,通过短、中、长期结合,在进行资产配置时适当提高低风险等级、短期限理财产品的配置比重。除存款产品外,还可关注长期国债、养老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等。
利率表现分化 存款产品可“货比三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四大国有行、部分股份行出现了中长期存款利率“倒挂”,即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以某银行为例,目前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至3.15%;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75%。
而银行对于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预判被认为是中长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利率处在下行周期,未来银行存款利率存在继续下行的可能。”
在此情况下,对于希望通过存款产品打理闲置资金的投资者,需要更加留意。业内人士建议,首先是在满足流动性需求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期限相对较长的产品锁定存款利率。其次,目前不同银行存款利率差异较大,并非所有的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均出现“倒挂”。其中,多家全国性银行3年期利率和5年期利率保持一致,而部分城商行等区域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目前仍高于3年期,如某城商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25%,5年期利率3.5%。且部分1万元起存的特色存款产品5年期最高年利率为4%。
由于地方性银行三年期以内定期存款利率有上限约束,为吸引储户,往往会设置较高的五年期存款利率。虽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预期货币供给较为充裕,但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银行提升存款利率揽储的行为或仍将存在。对此,可结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灵活的资金配置。
此外,虽然大额存单收益率持续下滑,部分产品利率已经与同期限定存持平。但由于部分大额存单产品具有“可转让”功能,对于储户而言,在大额存单利率调降后,有可能获得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如一笔存期为3年的大额存单,卖出方持有2年后,买入只需要再持有1年即可到期。同时,由于转让方可能会降价让利,持有至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可能高于存单同等存期年化收益率。
短、中、长期结合 适当调整理财结构
除存款产品外,业内人士建议,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还可关注长期国债、养老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等,通过短、中、长期结合,适当调整理财结构。
其中,养老理财可作为中长期投资的选项之一。目前,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已扩展至“十地十机构”。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至7月8日,“登记在册”的养老理财产品共28只,发行机构主要包括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光大理财、招银理财等。这些养老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多数为R2级(中低),业绩比较基准则集中在5.8%至8%的区间。同时,相较首批产品,今年以来,养老理财试点产品运作模式更为灵活,除封闭式产品外,增设了开放式产品,操作更加便利,且产品投资期限更加多样。
总体来看,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养老理财产品被认为具有业绩比较基准偏高、整体风险等级不高等优势。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养老理财产品虽然具有稳健特征,但不等于“刚兑”,仍具有风险属性。
“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养老规划、投资理念、资金状况等,判断是否要进行长期养老投资。同时,各类机构的养老产品的侧重点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投资者要结合自身需要,关注养老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根据风险偏好等情况,选择与自身更相匹配的养老理财产品。”普益标准指出。
而活期理财方面,相较于步入“1时代”的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暂时仍具有一定的优势。招商证券研报显示,截至6月29日,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为2.51%,较公募货币基金高78BP。其中,大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32%,近一个月基本平稳;股份行为2.55%,基本平稳;城农商行为2.66%,近一个月略微下行。
不过,随着2022年底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过渡期结束时点临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逐步整改,预计与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差距将逐步缩小。
总体来看,分析人士指出,受内外部复杂因素影响,市场无风险收益下行将是长期趋势。对投资者而言,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未来对理财产品而言,“高收益”与“低风险”或难以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