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权益市场的企稳回升,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亦得到修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理财产品“破净”比例延续5月的下降趋势。其中,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明显回升。与此同时,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也有所回暖。银行理财净值回升能否持续?对于投资者而言,下半年在购买银行理财时需要留意哪些问题?
理财产品“破净”规模收窄
随着银行理财走向全面净值化,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1-4月,由于股债两市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出现下跌,产品“破净”(累计净值小于1)比例大幅提升。
而5月以来,受资本市场回暖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得到修复,“破净”数量有所减少。其中,部分固收+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一度出现明显回升,5月年化收益率达4.5%以上,甚至超6%。
国信证券报告显示,截至6月19日,全市场理财产品“破净”(累计净值小于1)数量1119个,占比为4.14%;理财公司中,破净产品数量885个,占比为 7.56%,这一比例较 5 月底10.20%的水平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随着近一个月股市回暖,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明显回升。招商证券分析师廖志明团队研报显示,截至6月15日,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1.29%,较5月15日回升1.3个百分点,破净产品数量占比31%,占比下降12个百分点;理财公司存续的22只权益类公募理财 产 品 平 均 年 初 至 今 收 益率-8.74%,较5月15日跌幅收窄了6.3个百分点,破净产品数量占比55%。
不过,银行理财净值并非普遍回暖。受债市小幅调整影响,6月上半月定开纯固收与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显著下行,分别为1.02%和2.26%,同期定开债基半月年化收益率为-1.19%。
“由于近期股市回暖,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有所回升,但固收类和‘固收+’类产品收益依然下行。”普益标准指出,当前,一是股债资产已回归较为合理的估值区间,二是一线城市疫情逐步好转,三是在政策支持下房地产等产业面将缓慢回暖,均利好理财产品收益。同时,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仍存,低估值的优质资产难寻,产业面回暖需要时间,下半年理财产品“破净”仍将是常态化现象,需理性看待。
定期关注资产配置情况
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但在分析人士看来,其依旧是具有较高市场认可度的避险工具。据央行《2022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二季度,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和“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45.1%、22.4%和15.5%。这也意味着,有超四成的受访居民依然将理财产品作为“首选”。
上述招商证券研报指出,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旧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有,理财净值波动加大。真正回归代客理财之本质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业绩比较基准难以反映真实净值情况。“新形势下,理财收益不确定性上升,投资难度明显加大,理财投资者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投资者要理性看待净值波动的理财产品,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业绩比较基准,也不能只看近期的净值波动,不必过于关注产品短期净值波动,要重点关注同类理财产品的历史净值波动情况,购买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
总体来看,分析人士建议投资者,需结合产品规模、产品经理投研能力、产品过往业绩、产品风格及自身偏好等因素综合选取产品。
山西银保监局提示金融消费者,在挑选理财产品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销售协议书、风险揭示书、投资者权益须知和销售文件等销售文本,重点关注产品类型、风险等级、适合投资者类型、投资方向和标的、投资管理人、盈亏规则等内容。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正确看待、积极配合商业银行在销售过程关键环节开展的现场同步录音录像,即“双录”。“双录”能够有效规范和约束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后期发生纠纷时可用于维权。在购买理财产品后,应定期关注产品的资产配置和净值变化情况,便于全面掌握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