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成都《增强发展韧性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稳增长40条”)正式公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6方面33条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和省政府出台的6方面30条政策措施,成都坚持靠前发力,结合成都实际、体现成都特色,添措施、扩范围、加力度,形成9方面40条具体措施,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增长。
四十条措施“很成都”
●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
●为突出国际门户枢纽特点,新增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等政策措施
●对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措施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
●柔性执法、弹性管理、优化服务,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的环境
●将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
●中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出台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举措
成都作为成渝极核城市和全省主干城市,2021年经济总量达到 1.99 万亿元,占全省37.0%,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据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出台的“稳增长40条”涉及财税、金融、产业建圈强链等9方面内容,将全力以赴稳住经济增长,努力为全国、全省扎实稳住经济大盘贡献成都力量。
“稳增长40条”坚持靠前发力、适当加力原则,着力稳市场主体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让利,让其充分发挥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对重点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更多支持,让其发挥稳增长稳预期作用。通过柔性执法、弹性管理、优化服务等方式,为市场主体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同时,“稳增长40条”突出成都实际,体现成都特色。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一揽子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举措。例如,在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推动文旅体消费回暖等方面,提出支持大运会场馆有序开放,提前释放赛事红利激发消费潜力;在推动建圈强链方面,成都市重点产业链的补链固链外资企业重点项目,优先纳入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清单,按照相关政策优先保障用地、用能等要素。另外,为突出成都国际门户枢纽特点,新增畅通国际物流通道等政策措施。
进一步提升消费券的拉动效应
成都此次出台的9个方面40条政策措施是如何制定的?怎样体现“接地气”?又是如何突出针对性的?围绕这些关注热点,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予以了解读。
统计显示,成都有340多万市场主体,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稳增长40条”在落实国家、省上减免各项税费政策的同时,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等政策措施扩大支持范围、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落实社保缓缴政策扩围延期,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对保市场主体非常重要。“稳增长40条”通过深入实施“蓉易贷”“科创贷”普惠信贷工程,实施“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财政金融互动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项目业主通过发行债券、引入保险资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提出开展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重点领域“百千万”行动,实现再贷款助企1万户、再贴现惠企1千户、川碳快贴和央行科票通扶企300户。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稳增长尤为重要。“稳增长40条”提出加大对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支持力度。例如,对国家和省、市“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到今年开工的,由市级相关部门加大资金配套和要素保障力度。在促进消费恢复发展方面,将研究制定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措施,分阶段发放线上线下消费券,进一步提升消费券促消费的拉动效应。
同时,保就业是出台稳住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提出强化就业优先,大力援企稳岗,促进大学生和灵活从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稳增长40条”提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建立政策服务专项通道
政策的生命力关键在落地执行。“稳增长40条”提出打通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优化为企服务联系对接机制,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应兑尽兑。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和市民可以更快享受到政策,此次出台的“稳增长40条”还特别明确了保障政策落地落实的机制和措施。
首先是积极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市级相关部门将细化政策举措、明确申报流程,确保政策及时兑现、应兑尽兑。同时,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将深入开展为民惠企服务活动,下沉到社区、企业、项目、基层一线送政策、送服务、解难题。
其次是优化为企服务联系对接机制。优化提升“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业”智能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一般政策事项人工和智能审批相结合、刚性政策事项“免审即享”、普惠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等功能。并且,建立政策服务专项通道,对“稳增长40条”每项明确责任部门,公布部门责任处室和联系电话,市场主体可以直接向相关部门电话咨询,也可以采用各类渠道及时反馈政策落实中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