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存本金,智赚收益”,近日,在某股份制银行的微信公众号,对于结构性存款的推荐颇为醒目。随着大额存单利率的下调,结构性存款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5月以来,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预期最高收益率有所反弹。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其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总体来看,未来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预期最高收益率反弹
不同于一般性存款,结构性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产品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者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收益。
随着大额存单利率的下调,近日,结构性存款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那么,目前结构性存款收益表现如何?
以某股份制银行为例,记者注意到,该行6月7日-6月14日销售的7款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中,预期收益率上端最高1款为5.71%。不过,这样的“高收益”仅为个例。总体来看,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上端仍集中分布在3.01%-3.15%,较此前所有下调。
总体来看,结构性存款“3时代”仍为主流。根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不完全统计,5月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9%,与上月持平;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9%,环比上涨5BP。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2%,环比上涨4BP;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57%,环比上涨5BP;城商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44%,环比下跌15BP;外资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5.59%,环比上涨37BP。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整体呈下降趋势,5月份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有所反弹,不过与实际成本更为接近的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已经连续两个月持平。”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其中,今年前四个月,国有行和股份行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持续走低,5月份有所反弹,但不代表实际揽储成本上升,收益率继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
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间
据央行《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自律机制成员银行参考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利率和以1年期LPR为代表的贷款市场利率,合理调整存款利率水平。这一机制的建立,可促进银行跟踪市场利率变化,提升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能力,维护存款市场良性竞争秩序。
4月下旬,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均下调了其1年期以上期限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部分地方法人机构也相应作出下调。
在刘银平看来,今年银行普通存款利率已经下调,尤其是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结构性存款期限短,平均不到半年,但是实际收益率却多在3%以上,与银行2年以上普通定存利率水平相当,未来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需要留意的是,结构性存款不同于一般性存款,具有投资风险,其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预期收益率越高,达到的可能性越低。
总体来看,挂钩不同标的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较为接近,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差异较大。以5月为例,据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统计,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3.02%,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35%;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2.97%,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26%;挂钩指数的结构性存 款 平 均 预 期 中 间 收 益 率 为2.97%,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5%;挂钩基金、股票的结构性存款很少有三层收益结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03%。
“从结构性存款的收益设计来看,各大银行也需确保发行的结构性存款满足合规要求,产品背后有真实的衍生产品交易行为,不得设计可能极大概率触发最高收益条件的结构性存款。”刘银平指出,从挂钩的标的资产来看,挂钩汇率、黄金的结构性存款到期收益率更加稳定,挂钩指数、股票、基金的结构性存款预期收益率较高,但到期收益率不确定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