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拿到零用钱后,在买零食和买拼装玩具之间纠结不已,犹豫再三终于选择“两头兼顾”,买了可以拼装的零食玩具……这个出自著名漫画哆啦A梦的搞笑桥段,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不少大人和孩子们的消费新宠——食玩。
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发现,等比例微缩食物模型和搅一搅就能变成食物的食玩,似乎已成为不少零食和玩具爱好者的一大新选择,连成年人也玩得不亦乐乎。
可以吃的玩具
“食玩”是“食品玩具”的简称,顾名思义即是附带食品的玩具。食玩经济来自日本,最早以“食”为主,后来“玩”的成分逐渐成为主流。如今,市面上的食玩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种是传统定义下的食玩,一种是微缩模型食玩,还有一种则是可食用食玩。
传统定义下的食玩概括范围较广,包括快餐店的儿童套餐赠送的玩具、干脆面里的人物卡等都算食玩,也可说是其早期发展的形态。而微缩食玩是利用树脂、玻璃、软陶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等比例模型”,当模型摆在眼前,让不少爱好者、收藏者高呼可爱,以其自身的迷你属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以微缩食玩为出发点,部分商家也售卖微缩厨房与厨具模型,这些微缩厨房、厨具甚至能做出真正能吃的食品。在家长的陪伴和参与下,这种过家家游戏,不仅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上转移,还能增强亲子间的互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淘宝数据显示,一个微缩食玩的售价普遍在七八毛左右,大部分食玩实体店商家的月销量都达到了1000+,而不少电商平台店铺的销售量都超过了10000+。对比两个平台的销售模式发现,电商会通过直播打包食玩、场景实时互动等方式满足观众定制销售的购买需求,刺激观众的消费欲。
与以上两种“不能吃”的食玩相比,真正可以吃的可食用食玩,如今已后来居上,逐渐占据食玩类商品的“C位”。这种食玩可以直接做出汉堡、薯条、寿司、饺子等常见食物。具体玩法则是将包装盒中的糖粉倒入对应的食物膜具中,加入水进行搅拌,糖粉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就变成凝胶状的固体,然后就可以食用了。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各平台上大量主播、UP主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传播,这些“可以吃的玩具”迅速出圈,甚至一度出现不少“网红”产品。这些食玩的价格通常为25元一盒,而线下进口食品超市,类似的产品价格则要高出一倍左右。
热门IP更受宠
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食品类企业生产的食玩一般以食为主、以玩为辅,这类食玩的目标群体通常是儿童;而玩具类企业生产的食玩则相对高端,通常以场景系列或者手办形式出现,有的还会与知名IP结合,因其稀缺性及收藏性更受成年人喜爱。
具体来讲,早期食玩多是商家为了促销食品、吸引青少年作为辅佐角色推出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与融合,好玩又好吃的食玩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要么与热门剧集、动漫等IP结合,要么开发出更多趣味性、功能性,形成越来越多的食玩品类。
与此同时,食玩的目标消费群体也逐渐从青少年扩展至成年人。以中国市场为例,不少食品企业会联合热门IP推出联名套餐,例如,肯德基与宝可梦、喜茶与甄嬛传、coco与库洛米等,都曾刮起一股消费热潮。
女孩小嘉对金融投资报记者表示:“我已经看过五遍甄嬛传了,平时也很喜欢喝奶茶。虽然这个联名奶茶味道不怎么样,但送的贴纸套装让我想到了小时候玩的换装游戏,但从来不知道这种东西叫做食玩。”
与联名食玩一样在消费者中风靡的还有微缩食玩。记者查看小红书相关内容发现,不少消费者会收集大量的食玩模型,用以搭建自己的小超市、面包店、甜品店等,并表示有种“实现儿时开店梦想”的感觉。
“要是我小时候就有这种东西,玩过家家的时候哪能投入不进去呢?说不定都当上演员了。”当记者询问对微缩食玩的看法时,手工爱好者小刘表示:“我玩过很多类型的模型,从常见的颗粒模型到铁制的模型,很享受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些零件变成一件完整物品的过程,非常有成就感。微缩食玩也买过一点,它的操作要简单一些,能做出更丰富的场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可食用食玩虽然并没有那么灵活的应用场景,但根据市场调查和消费者反馈得知,亲眼见证食物的诞生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尤其是各平台的短视频中,“想吃”、“哪里买的”、“想自己试试”等都是相关视频的常见评论。
有网友表示,“买过一盒冰淇凌的可食食玩,就觉得挺神奇的。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实现的,但买来玩一次也算长了长见识。”不过,也有人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在抖音看到过,但是不太感兴趣,感觉又贵又不能当饭吃。”
行业竞争激烈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0年,我国玩具行业市场规模从523亿元发展至780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与日本成熟的玩具和食玩市场相比,目前我国食玩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传统食玩除了此前常见的动漫、影视、游戏等IP 开发外,对可玩性、功能性等更加看重,今年甚至有企业开发出了“骨传导棒棒糖”,能在食用同时播放儿歌、诗词等,不少网友对此高呼“太卷”。微缩食玩则在家长的养娃需求等方面下功夫,从益智开发到DIY动手,再到亲子互动情感交流等,都是相关产品的重要开发方向。可食用食玩在口味和造型之外,更看重近年来人们在意的诸多健康理念,类似益生菌、维生素等要素,成为了相关产品中的常客。
种种变化背后,相关企业近年来遭遇的痛点和槽点也引发关注。
传统食玩产业中的联名热潮虽然短时间内受到消费者青睐,但业内人士表示,联名产品中由于食物成本占到大部头,因此玩具的成本价格要被压缩。短时间的营销过程对玩具供应商的仓储和周转也是不小的压力。由于国内外食玩产品的监管机制差异,自制食玩产品面临的生产与审批的全套流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微缩食玩虽然“萌”态可掬,较小的体态与可爱的外表却容易造成儿童的误食。据淘宝相关商品评论反馈,购买到的微缩食玩还有刺鼻的气味。因此,在微缩食玩的使用过程中,家长尤其要注意对未成年人使用场景的看管,制作方在制作过程中不能谋求经济效益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廉价材料。
可食用食玩则因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受到关注。此前有市场监管部门提醒称,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时,应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手部清洁,且在相对干净的环境下进行“食玩”糖制作;同时,需按照说明书操作,并在制作完成后尽快食用,警惕多次操作带来的微生物超标风险;手工糖果含糖量高,过量食用可能增加龋齿风险,建议购买前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糖含量比例,适量食用;对颜色较鲜艳的“食玩”糖,也需警惕着色剂超量超范围使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