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地区正式启动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试点工作,长期在京工作、学习、居住的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发区户籍人员,可抢先享受这一“政策红包”。
出门在外,大事小情都要使用身份证,多年来,办理相关业务必须回到户籍地,着实为一些人增添了两地奔波的烦恼。2017年,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制度落地,但尚未涉及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事项。国办去年印发《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公安部门精心谋划,表态今年年底再“破冰”一批高频事项。
此番京津冀三地公安部门互相给予权限,首次申领身份证的居民虽然人在外地,但照片、指纹都可上传至户籍所在地系统,即时制作证件,真正实现了以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实际上,诸如此类的“跨省通办”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所谓“协同”,不仅仅意味着铺路架桥,而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联通,要通过不断打破壁垒,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发挥各类资源的整体效益。河北与天津长期以来都是北京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来源地,近些年,在协同发展战略的带动下,企业跨地区的经营活动越来越活跃,三地间人员往来更为频繁,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的不在少数,这对政务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推动相关事项从“线下跑”转向“网上办”,由“分头办”转向“协同办”,治理能力的提升为人员流动松绑,既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又助益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为民服务本是政府部门的天职,而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也为“跨省通办”等改革提供了基本保障。京津冀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这将成为政府部门“为人民服务”的生动践行,也将成为深化三地协同发展的务实之举。当“有效的市场”与“有为的政府”充分形成合力,协同生活一定会愈发便利,地区活力一定会愈发充沛。(崔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