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广东省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赶工一批出口至波兰的汽车玻璃。近年来,该公司持续深耕中东欧市场,订单全年满产满销。
在中国深圳市宇飞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的仓库前,一辆辆满载着二极管显示屏的货柜车正准备发往蛇口港,以便能准时赶上前往欧洲斯洛伐克的船期。
9月28日,首发的“上海号”中欧班列拉着装有服装鞋帽、汽车配件等商品的50个集装箱,缓缓驶离上海铁路闵行货运站,开启奔向德国汉堡的行程。这是上海首次开行中欧班列。10月29日,首班从德国汉堡出发开往上海的“中欧班列-进博号”到达铁路闵行货运站,该趟班列共计35个40英尺高箱,货重约460吨,包含了智能真空喷射冲洗系统、电机零件等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展品。“中欧班列-上海号”每周定期开行,并逐步增加开行频次和线路,该班列为欧洲市场提供了新的物流选择,成为中欧贸易的陆路运输新通道。
双边贸易逆势增长
在中欧经贸关系宏大的叙事下,个体和企业的具体商贸往来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坚实基础。一方面,今年以来中欧经贸关系克服疫情影响,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今年1至9月,中欧双边贸易5993.4亿美元,增长30.4%,全年有望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敞亮的坚定承诺和行动,欧洲商界对中国市场更添信心。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消费能力,让瑞士巧克力公司莱德瑞在华销售额超出了公司“最疯狂的预期”。疫情期间,瑞士巧克力业受到沉重打击,莱德瑞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内斯·拉德拉赫意识到,“是时候将业务扩展到瑞士以外的国家,向东方进发了”。意大利产品也深受中国市场欢迎,2021年1-7月,中国对意大利进口额同比2020年增长了63.2%。主要进口产品包括大型机械、医药和医疗产品、皮革产品、时尚产品、设计产品和家具产品。
英国智库牛津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报告称,正如发达经济体并未与中国脱钩一样,中国也没有与世界脱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也直言:“与中国经济脱钩完全不符合我们意愿,也与我们自身利益相悖。”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徐海峰表示,在全球贸易量下滑背景下,中欧贸易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和欧洲需求强劲,也充分说明中欧市场的互补性。
直接投资态势良好
不仅中欧双边贸易额今年将创新高,中欧直接投资也呈现良好态势。中欧双向投资稳中有升,今年1-9月,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49.9亿美元,增长54%,欧盟对华实际投资35.9亿美元,与疫情前水平相当。
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日前联合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在欧企业去年业绩逆势增长。报告显示,2020年,中企在欧盟创造营业额1503亿欧元,较2019年增长1.4%;提供就业岗位约32万个,增长约1万个;向欧盟专利局申请专利1.3万件,增长10%。其中,中国企业专利申请前三大领域为数字通信、计算机技术和电力机械/仪器/能源,中国企业优质技术输出和本地化生产研发支持欧洲制造业的升级。
不过,报告同时显示,在欧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忧虑增加,对欧盟营商环境总体评分连续第二年下降。例如包括欧洲加强对中国企业在欧投资领域的安全审查、中国产品的人权和环保尽责调查等。
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是当今处于变革的多极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中国与欧盟之间高层接触日益频繁,双方也都希望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9月以视频方式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王毅表示,近期中欧之间接触对话增多,达成不少共识,这有助于增进了解、扩大互信、减少误判。中欧应该增进政治互信,妥善管控分歧,为应对全球性挑战作出中欧两大力量的贡献。王毅还表示,中欧双方要筹备好下阶段中欧高层交往的准备工作,为双边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
博雷利10月在阐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印太地区的新战略时表示,欧盟的对华战略不是对抗,而是合作。欧洲议会近期也通过了一项欧盟与中国新战略的报告。欧洲议会的这份报告提出欧盟与中国接触的6大支柱,包括合作应对全球挑战、重视人权及国际规范、认识风险和脆弱性、与理念相近伙伴深化关系、促进战略自主和捍卫欧洲的利益与价值观。报告同意欧盟和中国应继续在全球性挑战上继续合作,例如气候变迁、多边组织改革及应对全球卫生危机等。
当前,中国和欧盟需要在世界新秩序中保持平衡,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是合作者不是竞争者的角度出发,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发挥中欧的合作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