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国家队”再添新员。3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继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成立后,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也于近日完成工商登记。根据天眼查信息,该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3月12日由北京中金国盛认证有限公司更名而来,持有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50%股份,由央行旗下的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全资控股。
另据工商资料,信息变更后,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法定代表人由张永福变更为张海燕,并进行了一系列高管人员调整。经营范围上,主要经营认证服务,技术检测、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培训,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活动,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等。
成立认证中心有何意义?2020年10月,重庆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落户重庆时,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在出席会议时称,国家级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是落实《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重要一步,是健全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的积极举措。认证中心要秉持开放包容理念,依托国家统一推行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体系,打造金融科技认证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流的权威专业化认证机构,做好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和安全合规的“守门员”。
“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的成立,是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以后金融科技产品或将和食品、药品、工业品一样,都会有认证和合格证。”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认为,认证中心的成立,将建设完整的金融科技产品监测、认证和发布的平台,有可能会成为金融行业的“金融科技App Store”,有利于金融科技公司的规范和合规化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科技产品的成熟度和安全可靠度,同时也有助于银行机构金融业务安全,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以后很有可能没有认证的产品,就不能给金融机构使用,将加速那些打擦边球、靠出卖消费者数据隐私、技术不稳定等金融科技公司的出清,同时将会培育出一些合规、经过认证的金融科技标杆,比如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持牌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孙扬进一步预测道。
除了认证中心就位外,无独有偶,同为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全资控股的还有3月12日成立的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永福,公司主要经营研究和试验发展、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金融行业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金融标准化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业务。
在业内看来,金融标准化工作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一脉相承,对整个金融科技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分析称,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的成立,是加强顶层金融设施建设的一种具体表现,一方面能够统一标准,为金融科技的成果应用提供行动纲领;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快规划落实步伐,促进金融科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相比建筑、医疗、食品等基础行业,目前从安全、风控、数据治理、云等方面技术来看,金融科技行业标准仍未完善。”孙扬坦言,北京国家金融标准化研究院的成立,有助于通过实体化主体,“牵引”金融科技行业标准化的前进,实现金融科技产品的互联互通,降低金融机构应用和部署金融科技产品的复杂度和定制工作。
今年1月底,央行金融科技委员会会议曾强调,2021年将出台新阶段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和标准;出台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组织开展金融数据综合应用试点;深化监管科技应用,推动建设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并充分发挥系统内外部力量,强化金融科技基础理论、重点领域及关键技术研究。
今年开年后金融科技“国家队”动作频频。截至目前,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仅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控股的旗下公司就有近10家,包括金融科技认证、金融标准研究、技术开发等。此外,央行也已成立了数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例如2020年7月,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金为20.078亿元;2020年12月,中汇金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金融交易中心)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1亿元。
苏筱芮指出,从顶层设计角度,金融科技“国家队”的频频动作在把握发展态势、做好统筹规划等方面具有风向标意义。从技术创新角度,“国家队”的带头创新将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事业的活力,吸引更多人才进军金融科技领域,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发挥国家级资源的头雁效应。另从监管科技角度,“国家队”实力的不断提升,实际上也能推动监管科技的技术进步,在市场、技术、监管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
孙扬则认为,金融科技监管未来将是“道”和“术”并存,理念和具体措施将共同发展,有助于加速金融科技行业的成熟和稳定。此外他预测,未来金融科技“国家队”很有可能在生物身份识别、反洗钱、小微企业征信、数据治理等基础领域做出布局,助力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关键词: 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