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拉拉道歉了。不过,在血的教训面前,微不足道。
安全预警缺失、产品安全功能不完善、跟进速度慢,这是货拉拉为自己列出的三大痛点。这些只是货拉拉安全隐患的冰山一角,很难抚慰舆论场的怒火。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冰山之下似乎还藏着很多众人皆知的秘密。这些秘密有货拉拉的野蛮生长史,有风口行业“英雄不问出处”的荒唐投资史,还有安全与利益反复博弈的斗争史。
这些年,货拉拉步子大、跑得快、行得远。货拉拉成立于八年前,一路狂飙,很快甩开了对手。在滴滴入局以前,货拉拉一度占据同城货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变成了真正的行业龙头。
资本不怕烧钱,只怕找不到出口。唯快不破,货拉拉跑得越快,资本追得越凶。融资8轮,市值达650亿元人民币,短短几年的扩张之路,因为有了资本的加持而马力十足。创始人周胜馥曾表示,“货拉拉平台上活跃的司机每月超过40万,一家传统物流公司要做到这样的体量大概要用二十年,货拉拉六年就做到了”。
作为典型的出行服务业,司机入职门槛低、司乘矛盾处理难、司机额外收取费用、车辆违法改装、人货混装等导向安全隐患的问题,在发展的逻辑里似乎都不是问题。
在搬家细分业务里,撮合车主与乘客完成交易,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边际成本、垄断效益增加,在这样的发展逻辑里,迅速让自己“大而不能倒”,才意味着安全,打着共享经济的创新姿态、桀骜不驯地解决一切发展中的问题,今天的货拉拉也是很多人的昨天。
习惯了在市场上拼杀的货拉拉们,不是没有安全牌,只是这张牌在资本无序扩张的推力之下,在业绩增长利好之下,“不值得”成为优先极。车内监控、录音存储、人脸识别、身份核验,类似的安全方案在技术上毫无门槛,但在运营者心中并无地位。
互联网不是没有记忆,安全底线之前,货拉拉早就已经前科累累。被监管、用户、市场等众口讨伐,直至被恶性的运营安全事件逼停,一路疾驰的货拉拉必须“刹车”,弥补此前落下的安全功课,正视其向来闪避的合规领域,正视作为公共出行服务提供者的基本责任。
“我们相信,有一天我们会变成拉货的代名词,让所有人想起拉货,就想到货拉拉。”2018年,货拉拉5岁时,周胜馥在致员工信中表达过如此愿景。如今再看这句话颇为惊悚,拉货会想到货拉拉,那个有女孩跳车的货拉拉。
关键词: 货拉拉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