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13-02-01 15:27 来源:网摘 作者:
轴距加长已成习惯(一)
长短轴距、三厢与两厢、三厢与旅行,不同类型的车是为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但不少人心里都在嘀咕,它们到底在操控性上有多大的区别?
我们把这样三对不同类型的车集中在一起进行了一次性能测试,重点是绕桩和麋鹿,但这个不对等考试并不只靠测试成绩决胜负,还要衡量留给驾驶者怎样的主观感受,因为车辆极限的高低和给你的感觉是两回事。
我们已经习惯轴距的加长了,也不太讨厌两厢车了,甚至已经开始接纳旅行版了。街上充斥着各种类型的车,这样的街道才是生机勃勃的。
就在我们把选车的标准放得越来越宽的时候,别忘了车最终还是用来开的,我们是不是也该严肃地讨论一下不同车型之间的操控差别呢?
把同品牌同级别但不同形式的车放在一起,让它们在操控上有个硬碰硬的比较,是我们一直想做的事,因为我们也像你一样好奇,在实用或豪华背后牺牲了多少操控?这些牺牲值吗?
我们为这次测试引入了主观评分机制:首先,多位编辑对它们进行评分,以反映不同人对操控和功能的不同偏好;评分项目很简单,功能性和操控性;评分方法以一款车为基准,基准分数定为10分,看看另一款车在两方面分别能达到多少分,这样就能直观反映出两款车的总体差别。
长短相较 英菲尼迪M系列长短轴距之“较”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利与弊总是杂揉在一起,希望我们第一手的利弊感受能让你更好地权衡。
德系车如今在全球汽车领域的春风得意,与中国市场分不开;德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呼风唤雨,与它们最早最坚决执行加长战略分不开。
轴距加长已成习惯
很难想象,一向倔强的德国人竟在加长领域走在最前,也走得最坚定。这个取悦中国消费者的措施,毕竟要失掉自己一些坚持和原则,但现实是,在市场面前原则总会显得弱不禁风,这也造就了德系诸强如今在全球汽车市场上的春风得意。
最近的例子当然是宝马3系的长短轴距并举的措施。宝马不是第一次加长,但3系作为宝马操控之悦的标杆车型,加长的意义自然与5系不同。长短并举销售为宝马保留了一些面子:你看,短轴还是我们希望的,但没办法,我们被迫主推长轴。不过,很不凑巧的是,短轴版车型暂时不提供试驾车,所以我们不得不选择另一款近期推出加长版本的英菲尼迪M级。
英菲尼迪短轴距版的老款M级已经停产了,但英菲尼迪还是尽力安排一辆车供我们测试之用。所以,这里先说好,如果后面我们测试的结果是短轴距版有绝对的优势,你也没得选择。
先入为主的操控感受
有时,你听到的东西只是你想听到的,你看到的东西只是你想看到的。如果你事先没有那么多先入为主的倾向,可能你感觉不到什么不爽,一旦你做好了批评它的准备,你的批评很可能就被放大了。
我们对长轴距车型牺牲操控性的批评是不是也这样呢?
没错,长轴距车型和短轴距如果比灵活性,肯定要差。比如在绕桩时,长轴车型的尾部会有些“迟钝”的感觉,简单说就是你需要更多地转动方向盘。你能想象大公交在转弯时司机操作方向盘的情景吧,轴距如果夸张到那程度的结果就是那样。当然,轿车加长远没有那么夸张,但即使微小的变化在连续绕桩时也会有所放大,这可能就会让你在绕桩时感到些费力了。轴距加长的劣势在麋鹿测试中可能更明显,而且我们的麋鹿测试是总长110米的高车速版,通过速度会超过100km/h,这样的速度,更考验车辆整体的平衡,尤其尾部是否听话。长轴距的M25L尾部表现得不活跃,但被甩动起来后也会更难控制,这就是长轴距的特点。
说了这么多M25L的缺点,希望你别被我误导,我们的出发点是把加长带来的优点与缺点都摆明白讲清楚,而不是愤青式的批判,让你能够更客观对待所有的产品。毕竟,后排增加的大空间是有目共睹的,我每次坐进M25L的后排都忍不住想把二郎腿翘起来;另外,长轴距带来的高速巡航稳定性也有提高,这一点尤其适合英菲尼迪M系列这样更针对商务、更针对后排乘坐者的车型。
沉稳的回馈
两辆M系列在接近极限时,给驾驶者的沉稳感觉是非常类似的,就像它们那略显沉重的方向盘一样。绕桩时,即使超出了极限,它们也都有着比较从容的步调而不是失去方寸,即使出现些推头或过度,都不会让你失去把控的信心。是的,推头和过度都有可能出现,它们前后的平衡性都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