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车网 2009-06-11 01:00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孙莹
通用坍塌的历史性宿命
● 通用坍塌的历史性宿命
记者:我们知道很多企业在申请破产保护之后经营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开始盈利,又复苏了,我特别想问两位,在过去历史中已经申请了破产保护的大企业,最后又缓过劲来的例子很多吗?
吴志峰:有肯定是有的,但也有很多在破产保护之后还是继续走向衰败,而且(破产保护之后)破产的比(破产保护后盈利的)要多一些。破产保护后要顺应时代潮流、识时务,经营经理能够马上抓住时代潮流并开发出符合时代的产品,这样才行,但这也只是小概率的事件。
记者:因为一些顽疾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掉的。
吴志峰:对。我想从企业史来谈一谈通用,通用的破产,其实从它成立时就能找到一些“基因”。
记者:坏基因?
吴志峰:也不是坏基因,因为时代变了但它原来的基因没变。通用给世人的印象是通过收购起家,1904年通用的创始人威廉·格兰特通过收购别克公司起家,他当时是造马车的。1885年时的威廉格兰特还只是一个保险商,后来他通过50美金买了一个马车的专利权,但他买了马车之后就把它做大了,做法是两条,一是通过建销售网络的方式,另外一个就是通过收购。
其实他建销售网络的方式有点像现在的蒙牛,你看蒙牛在1999年成立时是没有工厂的,都是先打广告,在全国各地包括中央电视台广告的推广,有了需求再去生产,格兰特也是这样一个例子,本来他是做销售的,和福特不一样,福特是一个工匠,他们是从市场角度出发,如果有市场需求就想方设法扩大工厂产能。而格兰特不一样,如果有市场需求,他就马上跟别的工厂搞联合,买股权或者合作成立新公司。
记者:还是有销售思路在里面。
吴志峰:对,他一直是这个思路。后来收购别克之后,包括在1908年成立通用,他和凯迪拉克、庞迪雅克(音)等小汽车商合作,当时通用和福特排第一第二,凯迪拉克第三,结果他们和第三、第四、第五联合起来做,通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品牌太多太杂了,从1908年发展到现在,通用的品牌特别多,这是它和别的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奔驰,奔驰到哪里都挂着三叉星的LOGO。
记者:大众也有很多品牌啊。
吴志峰:其实大众就两个品牌,一是大众的VW,一个就是奥迪,奥迪作为大众的高端车。
记者:兰博基尼等不都是归属大众的吗?
吴志峰:那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通用追求的一直都是大而全,产品线全部囊括,一觉得你的品牌好他就马上买过来,甚至中国广西的五菱,这么一个小不点,他也买。我觉得在九十年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之后,走到破产这一步就不可避免了。
记者:所以它现在的做法,剥离一些品牌的方式是对的?
吴志峰:这肯定是对的,但剥离得是不是足够、这些品牌本身是不是有生命力还有待市场检验。
白明:如果它的指导基因、指导思想不变,品牌多几个少几个不会发生本质变化,其次是美国汽车工业的人工成本太高,确实没法儿跟人家竞争,另外就是产品耗油,如果这个指导思想不变,将来换多少个品牌也不会改变。
记者:雪佛兰不是出了一款新车吗?之前美国车都不会强调油耗,因为他们的优势不在这里,但这次雪佛兰出的新车好象特别强调油耗,一直说自己很节油,这和通用的改变有关吗?
吴志峰:肯定有关系,哥本哈根11月份要召开全球气侯大会,实际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时你还大力燃烧高耗油的汽车,肯定是不合适的。
记者:但我们觉得好象换了一个姿态了,曾经雪佛兰不屑去跟别人比油耗,现在也不得不在油耗这块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吴志峰:它不得不这样做。
白明:对,没有优势至少不能成为劣势。
吴志峰:为什么他们不适应互联网时代呢?原来他们推出别克赛欧,后来改成了雪佛兰,其实这款车,包括别克凯越,和通用实际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它是大宇的车,韩国车拿到中国来,挂个别克牌子,好象是通用的,其实和通用是没有关系的。这种情况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可能中国人也不会知道,但现在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高度透明,你拿韩国的车来挂通用牌子卖,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吗?别人肯定不买账。我就说了,在全球化经济时代,通用的这种战略是失败的。
记者:因为消费者心里很有数了。
吴志峰:虽然凯越卖得还比较好,但不代表这个战略是成功的。
责任编辑: 黄念
上一篇:与菲亚特结为战略联盟 新克莱斯勒诞生 | 下一篇:丰田中国声明 雷克萨斯并无国产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