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资讯 >厂商 > 厂商动态 > 五年磨一剑:自主品牌“后发先至”进化论

五年磨一剑:自主品牌“后发先至”进化论

大家车网 2012-10-22 09:24 来源: 作者:

五年磨一剑:自主品牌“后发先至”进化论(1)


五年磨一剑:自主品牌“后发先至”进化论(0) 大家车网

广汽乘用车

在稳扎稳打的五年发展中,广汽乘用车凭借其“后发优势”,在自主品牌领域开辟出了一片新天地。

仅仅五年,广汽乘用车就凭借其“后发优势”,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被国家科技部部长誉为“中国汽车制造高标准的代表”。

2012年,汽车市场环境急转直下,广汽乘用车前9月销量却同比劲增6 1%,“金九银十”更是逆市布局10余家4S店,全国销售服务渠道版图扩至120余家。

时间是检验一家企业最好的标准,持续经营,恰是优质企业的核心价值。在汽车业低速增长的时代,广汽乘用车高速发展的信心并非空物:总投入超3 6亿元的广汽研究院正在深入进行新能源技术,包括小型发动机在内的动力系统的自主研发,为其提供强大技术后盾;今年年底投放1.8 T车型,明年投放一款A级车,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树立品质,积极拓展海外出口,进一步打造品牌口碑。

仅仅造出两款不输给任何同级别合资品牌的自主汽车、壮大队伍培养人才、整合全球优势资源构建庞大的供应链体系,这些并不是广汽乘用车的终级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创造的过程当中找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广汽集团因此有了更加清晰的战略部署”。

像其他中国企业一样,广汽乘用车的企业思想也同样带有某个时代的烙印:企业管理者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仍不忘思考企业在社会价值上的探索空间,企业蓝图中多少带有“家国天下”远大情怀,“多年的合资生产经历并不代表我们已经习惯仰视,忘记真正该做的事情”,广汽集团副总经理兼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对广汽传祺的期望是“成为中国首批世界品牌的成功代表,为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得到尊重尽一分责任”。本期南都研究院献礼十八大走进车企系列这一站走进了广汽乘用车,希望它的后发优势能够给自主品牌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生产经完善体系,强化品质打造良好口碑

9月8日,吴松现身厦门,缘起广汽传祺二度作为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贵宾指定用车。(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9月9日8时30分,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当起了“司机”。“传祺G S5”流畅地穿梭于厦门的大街小巷。他一边开车,一边给副驾驶座上的南都记者讲解:“阿尔法·罗密欧的底盘,配合最新一代博世ESP系统,加速超车、过弯操控都很稳健。”

敢于亲自上阵,力邀供应商、投资者试乘试驾,这类桥段揭示了吴松的底气来源于传祺的品质。5年间,吴松对于打造自主品牌也在不断的思索、变化着。

自从2010年传祺上市,他就不顾下属劝阻,常自己开车,带着供应商、投资者试乘试驾,“一定要先体验下我们的车”。而在被他拉着体验了“传祺”之后,许多人就成为了他最忠实的合作伙伴。对于自主品牌“传祺”的品质,吴松的底气很足。有位日本供应商跟他说,“我们干了四十年,你们只用了三年,(却)好像我们是同样的水平”。

这种评价并非恭维。众所周知,日系汽车对于品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在“国企的平台、民企的效率、合资的流程”管理运营模式下,广汽传祺也建立了完善的品质保证体系。“培植品质、打品牌,对合资经验丰富的广汽而言,也绝对是世界一流的”,吴松毫不客气。在他看来,品质保证要靠体系。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研发设计、制造工艺和供应链配套等各个方面。品质的保障、培养和提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与欧日合资合作20多年,广汽传祺早已把品质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遗传”给了每一位员工。“后发优势”让广汽乘用车深谙“欲速则不达”的道理。3月1日,传祺G S5下线,供不应求。产能逐步爬坡,并不急于扩产“暂不对量做太大要求,希望每一个产品都能凭借品质打造良好的品碑”,吴松表示。

生产之余,用其他时间用来解决问题、研讨。求稳,让广汽收获了较好的反馈———传祺比许多合资车的问题点还要少。

广汽乘用车工厂为每台设备建立档案,在日常运行中将故障率降至最低。甚至提出了“故障率为零、不良为零”的目标,定期抽检精确到了每天,以发动机生产为例,每天出产的发动机抽一台进行耐久试验,发现有问题,一整批都要重来,这比吴松曾执掌过的广汽丰田发动机厂还要严苛。

共 4 条1/4首页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关键词:自主品牌   责任编辑: 随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