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保养 > 养车心得 > 底盘养护 > 李进巅:曙光已成功跨入国际采购的门槛

李进巅:曙光已成功跨入国际采购的门槛

大家车网 2012-06-15 17:22 来源:中维汽车网 作者:

李进巅:曙光已成功跨入国际采购的门槛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已经成功跨入国际采购的门槛。如何由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成长为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供应商,曙光汽车集团董事长李进巅近日在中欧第五届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介绍了曙光的成长经验。

    曙光汽车集团始建于1984年,从制造越野车车桥开始,至今已形成商用车、特种车、车桥及零部件、汽车贸易四大业务板块的企业集团,拥有“黄海汽车”和“曙光车桥”两大自主品牌,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民族企业。

    据李进巅介绍,曙光的成长:一靠体制创新;二靠产品创新。

    个体户戴“红帽子”

    曙光创业初期,是个体联营。当时工商局有一条明文规定:私人企业的公章,象山楂那么大,中间不带五角星;公有制企业公章中间带一颗醒目的五角星。由于曙光生产的车桥属于生产资料,都是国有企业使用。曙光带着山楂大的公章去销售产品,到处受阻,很难得到买家的信任。于是,曙光无奈进行了第一次体制创新:通过向所在地的农村村委会交纳管理费和扶贫费的方式,使企业由个体联营变成了挂名的“村办企业”,从而带上了公有制的红帽子,后来又转为市直属的集体企业。曙光便是在这样的市场夹缝中开始了生存与发展之路。

    股份制改造是曙光进行的第二次体制创新,1992年国家确立产权改革为企业改革的重点。1993年1月,曙光公司在丹东市率先成为股份制企业,定向募集了一批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使曙光一跃成为国内三大车桥厂之一;1997年又跃居轻型车桥行业第一。2000年12月,曙光股票上市,找到了一条不断融资的渠道,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迅速扩大了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

    作为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重组黄海客车是曙光进行的又一次创新尝试。辽宁黄海客车公司曾是国内客车行业的排头兵,但由于国企包袱沉重,错失发展机遇,生产经营陷入困境。2003年,曙光重组黄海,不但把曙光的机制优势、资金优势和黄海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又使曙光公司的业务由零部件生产扩展到了整车生产。

    “先进的体制+先进的管理=现代化的企业”。曙光在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先后聘请了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和再造,这样减少了管理环节、优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加强了与国际企业的接轨,进而增强了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交货期等关键绩效上的重大改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企业的生命在产品”

    除了不断的进行体制创新,曙光还受益于产品创新。“他是企业全部要素的集成和结晶,是企业连接市场的纽带。一个企业发展什么样的产品,不仅关系到企业能否兴旺发达,还关系到企业生命能否延续。”曙光先后开发了悬架车桥和锁式差速器,前者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后者成功打入到国际市场。据李进巅介绍,当时为使锁式差速器达到国际标准,曙光抽调精兵强将进行开发设计,对项目实行特区管理,经过五轮整改,终于在第六次的评审过程中通过了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锁式差速器的成功出口使曙光积累了经验,为以后各种产品出口奠定了基础。

    汽车零部件生产是整车生产的基础,没有强大的零部件工业作为支撑,汽车工业必然是脆弱的。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高峰期。目前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汽车市场的连续兴旺,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应抓住机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加入全球采购体系。

 

责任编辑: 可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