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保养 > 养车心得 > 底盘养护 > 我国轮胎市场繁盛 中外轮胎竞争白热化

我国轮胎市场繁盛 中外轮胎竞争白热化

大家车网 2012-06-15 17:21 来源:中维汽车网 作者:

我国轮胎市场繁盛 中外轮胎竞争白热化

    6月底,落户青岛开发区的世界500强项目普利斯通飞机 轮胎 (中国)有限公司,已进入到设备调试和试生产阶段,即将正式投产运营。公司投产后,将成为全球唯一能够给空客双层宽体客机A380提供 轮胎 加工、检测、维修及售后服务的企业。

    从福建省莆田市发展改革委获悉,由国内企业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规划的巨型工程子午线 轮胎 生产线将于今年年底在莆田落成。这条生产线规划用地415亩,设计年生产规模2550条,年产值6亿元以上,可创利税2亿多元。计划年底产出第一条世界级巨型 轮胎 ,直径3.46米,可载重190吨。

    由于 轮胎 主要生产消费国家美国市场萧条, 轮胎 市场在中国和国外正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世界 轮胎 巨头和国内的 轮胎 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已逐渐白热化。

    最近,美国周刊公布了2006年度世界 轮胎 75强排行榜,依靠在中国的突出表现,普利司通超过米其林,成为世界 轮胎 第一;中国则有21家企业入围,成为入围75强最多的市场区域,有三角集团、上海 轮胎 橡胶公司、山东玲珑橡胶公司、杭州中策橡胶公司等。

    重心转移之必然

    据统计,2006年我国 轮胎 产量达到1.9亿条,同比增长11.4%。 轮胎 行业销售收入898.3亿元,同比增长23.4%。有关方面预测,2010年我国 轮胎 总需求量约3亿条。

    “十年前,国内 轮胎 市场是几千万条的规模,现在则是几亿条,市场基数的变化是吸引外资企业加大投入的主要原因。”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常务副院长吴桂忠表示。

    据美国橡胶生产商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美国的 轮胎 销量比2005年下降4.5%,各种规格的原配 轮胎 销量为3.1亿条,比2005年减少1400万条。

    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工厂设备老化、与联合工会谈判困难等原因,跨国 轮胎 公司正逐渐减少其在美国的投资或关闭工厂。据悉,米其林正计划紧缩在欧洲和北美的支出,以便将资金转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就在5月初,安徽佳通乘用子午线 轮胎 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条高品质半钢子午线 轮胎 项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开工典礼。新加坡佳通集团1993年进入中国,经过13年的发展,安徽佳通已经建成了年产值60多亿元的佳通工业园,产销量、综合市场占有率等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安徽佳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 轮胎 生产基地。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外资 轮胎 企业已有20多家。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 轮胎 企业中,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韩泰等9家落户中国,而最近,之前唯一未设厂的德国大陆公司也宣布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大陆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维内梅尔(Wennemer)向媒体再次强调大陆 轮胎 将在华投资设厂的发展计划,将共投2亿欧元。目前该公司已经圈定了两个城市作为建厂首选,但尚未正式公布。据业界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目的地方案有二:一是东北的沈阳、大连“二选一”,一是选在直辖市天津。大陆 轮胎 计划2007年在中国建立100家直销网点,这些直销网点或隶属大陆公司,或在连锁经销合同框架内销售及装配大陆品牌 轮胎 。

“通过世界巨头在华投资的扩大化可以看出,外资企业不光提高产能,而且加大采购力度,并着力于开拓渠道,把品牌与服务扎根于销售渠道,这是一种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的转型,从而完成全局式、立体式战略布局。”业内专家孙红繁表示。

    根据国内 轮胎 企业及国外 轮胎 公司透露的数字,从2005年夏天至2006年夏天,一年内在中国的 轮胎 扩建项目投资已经超过10亿美元,而且这种发展势头还在继续。在最近的4年时间里,国家投资在 轮胎 工业的资金近35亿美元。

    目前排名世界第一的普利司通公司在中国有4家 轮胎 厂,世界第二米其林有2家 轮胎 厂,世界第三固特异有1家 轮胎 厂。而且,这3大世界 轮胎 巨头都在上海建立了中国投资总部,把在海外的竞争同样带到了中国。

    最近有消息传出,米其林准备在中国的南方再设一家工厂,但是这一说法遭到了米其林中国总部的否定。6月29日,米其林公关部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否认了最近在中国南方有任何投资计划。

    除此之外,日本的住友 轮胎 橡胶、日本横滨 轮胎 、韩国 轮胎 、锦湖 轮胎 也都在中国设厂。2006年横滨 轮胎 在中国的第一家卡车及公共汽车子午胎厂,锦湖 轮胎 在中国的第三家工厂破土动工,世界跨国 轮胎 集团继续在中国上演着新的扩展。

    “过去,国外 轮胎 公司往往选择一家中方合作伙伴,在一个地方建立 轮胎 生产基地,是单点合资、立足一地的桥头堡式布局。”孙红繁表示。

    国内企业风生水起

    6月底,因产品被怀疑存在安全问题,国内第二大 轮胎 制造商——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在美国遭遇诉讼,其出口到美国的约45万只 轮胎 可能被迫召回。但是中策否认了质量问题,杭州中策的声明认为,在已起诉的背景下,外国 轮胎 销售联盟有限公司FTS又向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报告“问题 轮胎 ”,因此中策认为,“这不过是FTS公司的商业炒作”。

    这一事件也侧面说明中国的 轮胎 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汽车整车市场的井喷增长给外资 轮胎 企业带来了利润增长的良机,而国内企业也搭上了“顺风车”,借此风生水起。

    据悉,目前国内一半以上的 轮胎 市场已被外资企业占据。而且,外资企业牢牢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与国内企业不到10%的利润率相比,一些外资巨头的利润高达20%以上,是国内企业利润的两倍。

    并且,由于外资巨头拥有资金优势,能够在国内发展直销模式,通过零售店直接面对消费者,这样得以赚取后 轮胎 市场的服务利润;而国内企业由于资金实力不足,普遍采取由代理商负责销售的渠道模式,缺失了服务收益这个利润增长点。

    此外,一些后进中国市场的,如韩资 轮胎 企业在进入后,迅速提高生产规模,并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与国内企业持平,在中低端市场上与国内企业直面竞争。

    但民营企业也不甘落后,相比全球十大 轮胎 公司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本土的 轮胎 公司也毫不示弱。在中国 轮胎 的市场上,全钢 轮胎 依旧由国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近两年,中国本土 轮胎 企业的出口得到了迅速增加。

    美国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世界 轮胎 75强排行榜中,中国有21家企业入围,成为入围75强最多的市场区域(其中台湾地区5家入围),这21家 轮胎 企业的销售收入超过73亿美元,超过全球 轮胎 销售收入的7%。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陈志宏教授告诉记者:“国内 轮胎 与国外 轮胎 的差距主要在轿车 轮胎 ,更具体一点,是子午线 轮胎 的差距,而在载重 轮胎 上差距不大。这与整车的差距是类似的,商用车发展比较成熟,而乘用车发展相对较弱。”

    陈志宏认为,国内 轮胎 与国外 轮胎 差距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品牌,米其林、普利斯通、固特异都与中高档轿车建立了配套关系,而国内的企业,无论是国有独资企业还是合资企业,也都延续了这种配套关系。

    某 轮胎 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国内 轮胎 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轿车 轮胎 仍然徘徊在原配市场门口,国内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品牌企业,都在使用国外的 轮胎 。这使得 轮胎 企业在把握市场对 轮胎 的需求时有些滞后。

责任编辑: 陶瓷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