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大家车网!
城市频道: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深圳 | 杭州 | 宁波 | 南京 | 郑州 | 西安 | 长沙 | 温州 | 金华 | 慈溪 | 舟山 | 台州 |
全部地区
当前位置:大家车网 > 用车 >保养 > 养车心得 > 底盘养护 > 设计研发能力落后 国内重型车桥技术待提高

设计研发能力落后 国内重型车桥技术待提高

大家车网 2012-06-15 17:21 来源:中维汽车网 作者:

设计研发能力落后 国内重型车桥技术待提高

    近日,河北一家物流公司刚刚购进了一批斯堪尼亚半挂牵引车,该公司的总工程师告诉记者:“随着目前公路运输效率的逐步提高,对物流车时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内重卡车桥设计时速达到100公里以上的还不多,所以我们选择进口重卡。”

  2006年国内重卡销量增幅显著,全年累计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31%。在重卡行业红火的背后,国内重型车桥的技术仍显不足。河北这家物流公司的选择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差距主要体现在齿轮加工技术

  国内重型车桥是随着重卡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升的。有业内专家分析说,我国重型车桥主要技术来源有两个:一是以一汽东风早先引进的重卡车桥为代表;二是以重汽引进的斯太尔系列车桥为代表。在不断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国内生产的重型车桥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重卡需求。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一位工程师对记者说:“在中国跑的重卡至少80~90%的车桥都是国产的。”他说,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仍有一定数量的重型车桥依赖进口,国产重型车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车桥分公司副总经理刘春伟告诉记者,国内车桥厂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设计和研发能力上,目前有研发能力的车桥厂家还不多,一些厂家仅仅停留在组装阶段。实验设备也有差距,比如工程车和牵引车在行驶过程中,齿轮啮合接触区的形状是不同的,国外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模拟这种状态,而我们现在还在摸索中。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副秘书长潘温岳说,相比设计方面,加工技术的欠缺也是车桥技术提升的一大障碍,“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驱动桥齿轮加工技术和热处理能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谭秀卿认为,齿轮的材料和加工精度不够,就不能承受高速行驶的要求,因为卡车高速行驶时,车桥的齿轮散热和 润滑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发生“点蚀”现象(金属表面出现孔状腐蚀现象),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随之大大降低。国外先进的车桥能够保修100万甚至150万公里,而国内有些卡车跑到80万公里就基本报废了。

  另外,随着人们对重卡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重型车桥产生的噪声已成为重卡用户的一大烦恼。刘春伟认为,这跟车桥的加工工艺主要是齿轮加工精度有直接关系,齿轮表面粗糙度控制不够好。“在具体工艺细节方面,我们的差距比较大”。

  车桥配套产业链亟待规范

  “重型车桥的技术有差距,主要是由于车桥零部件的水平还比较低,导致车桥总成的水平难以提高。”中齿协副秘书长潘温岳指出了问题的根源。

  业内专家也认为,车桥水平的提高与相关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息息相关,齿轮和 轴承 的寿命、承载能力等不过关,车桥总成就肯定赶不上国际水平。再如,与车桥相配的制动器、摩擦片的寿命与制动噪声,制动调整臂的过调与发热、不正常磨损,失去自调功能,在山区频繁制动的场合失灵等,都给配套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这就要求车桥总成和零部件企业要联合设计、联合实验、统一标准,统一实验方法,统一售后服务标准。

  中国齿轮专业协会秘书长王声堂指出,国内车桥的锥齿轮配套市场,总体上处在低水平产品过剩,市场分散,无序竞争阶段,高水平产品短缺,多数达不到国际OEM配套要求。车桥领域急待整合行业技术资源,规范配套采购市场。

  采访中,有齿轮生产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抱怨,国内车桥零部件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又缺乏相应的法规约束,仿制现象非常严重,恶性竞争较多,率先引进新技术的企业竞争优势在短期内就会削弱直至消失。

  据悉,目前齿轮协会已经成立了由车桥制造企业牵头,配套零部件企业参与的标准起草小组,正在起草《车桥配套件采购标准》和《车桥配套件市场准入条件》。王声堂告诉记者,提升车桥水平的关键是优化配套产业链。制定车桥采购标准及市场准入标准,目的是规范市场,防止无序竞争。这两项标准有望年内出台。

责任编辑: 孟飞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