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5G、云计算引发的数字经济基础建设正在突飞猛进,但是如何让这些基建发挥作用?这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关键。
日前,在“2021数字经济论坛”上,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表示,根据中国信通院组织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工业、交通、能源、传统行业的上云率更低,大约在20%左右。
数字基建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持续增强网络供给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5G商用以来,5G基站数量已经达到了115.9万个。5G终端连接数达到4.5亿户,千兆光网具备覆盖的2亿家庭的能力。
据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二级调研员梅杰在上述论坛上表示,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超过97%的县城和40%的乡镇。
而从产业规模来说,据中国信通院统计,过去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的增速超过了30%。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2091亿元,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的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9.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
但在应用层面的进展上,与建设的速度拉开了距离。
闻库表示,我国云计算产业虽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应用方面,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美国企业的上云率达到了85%以上,欧盟企业的上云率达到了70%左右。根据中国信通院组织机构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达到30%,工业、交通、能源、传统行业的上云率更低,大约在20%左右。在模式方面,国外公有云占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国家企业的用户,尤其是传统企业和政府机构,更倾向于私有云的部署。
“目前的现状,失去了利用公有云上网的丰富业务类型的产业发展机会。”闻库表示。
事实上,以5G、云计算等行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带动了以云存储为代表的细分行业快速发展,成为数字经济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细分新兴行业。但在数字经济细分行业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标准规范缺失、信息安全难保障等问题也在逐步凸显。
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教授季晓南认为,中国数字的产业化相对进程较快,但是也存在数字孤岛现象、分割使用以及安全等问题。不过相对数字产业化,目前更突出的是产业数字化问题。
“不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都是刚刚起步。包括硬件、软件、管理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短板,不利于统一推行数字基建的建设。我国工业要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智能化,行业特别是产业的数字化进程要加快。”季晓南表示。
而对于数字化基础建设可能带来的碳排放问题,闻库建议,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云计算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尽快制定云服务和相关碳排放的核算方法,鼓励云服务商积极开展云服务低碳技术和创新研究,进一步利用云计算技术赋能企业和全社会节能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