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迎来了量产。
(资料图片)
6月28日,中比新能源宣布首款车规级大圆柱钠离子电池量产下线,并与中科海钠等钠电领域的上下游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中比新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云飞表示:“公司布局锂电多年,一大半的产品均出口海外,前景广阔。与此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进入钠电产业,抓住行业发展有利时机,将其优势发挥出来,并对锂电业务进行补充。”
这意味着,钠离子电池走向量产,对于电池产业进行了补充。李云飞在会后的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相信通过今天这样一个量产的活动告诉资本市场,确实已经有电池厂能够做到钠离子电池的批量生产,我相信这对钠离子电池市场融资环境、加速这个市场资本化运作和产业化是非常有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云飞在现场宣布,“中比新能源率先实现了大圆柱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加快钠电业务进程,未来我们希望钠电业务独立IPO。”对于中比新能源来说,钠离子电池是否会成为新的增长点呢?
钠离子电池发展前景可观,优势明显
业内普遍观点认为,2023年是钠电元年,钠电行业即将进入群雄逐鹿的新阶段,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对钠电关注度急剧提升。据高工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钠电产业链投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150亿元。在资本云涌的同时,原材料厂商、锂电厂商、初创公司等相继进入钠电产业进行布局。
据悉,目前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初创企业主要包括中科海钠、众钠能源、钠创能源等。传统锂电企业主要包括宁德时代、贝特瑞、杉杉股份、天赐材料、多氟多、翔丰华、鹏辉能源等。上述企业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以及钠离子电池等。
而在政策层面,2022年我国已将钠离子电池列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支持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和核心装备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钠电产业,符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需求。
钠离子电池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多年的发展,2011年后,开始出现钠离子电池示范产品。继2011年全球首家钠离子电池公司Faradion在英国成立后,钠离子电池公司不断涌现,钠离子电池示范产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国内的钠离子电池公司在2017年以后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相比于锂电池,钠离子电池是指使用钠盐作为电极材料的电池。相较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储备量丰富、成本低、充电快等优势,不足的是,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落后于锂离子电池,但低能量密度下循环次数较高。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低。低成本原材料和与锂离子电池兼容设备利于钠离子电池降低成本。同时,钠离子电池的设备可以采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设备。这对于锂电池起家的公司在进入钠离子电池领域有着先天的优势。
中比新能源是一家以锂电池相关业务起家的公司,如今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李云飞对钠电的未来充满信心,“钠电作为锂电很好的补充方案,俨然成为新的行业风口,极具增长空间。据测算,全球钠离子电池需求量有望从2023年的3.6GWh增长至2025年的65.8GWh。目前面对储能与动力市场的加速增长,钠离子电池有望实现快速渗透。”
开辟新的增长点
中比新能源成立于2001年,五年之后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锂电池生产企业。
在锂电池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成为很多企业瞄准的赛道。ICC鑫椤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国内钠电产能仅为2 GWh。据其预测,到2023年年底,钠电产能将增加至21 GWh,同比增长950%。
在会后的媒体采访环节,中比新能源投融资及资本市场负责人李洁伟也透露了中比新能源做钠离子电池的原因:“我们做钠电不是取代锂电或者是和锂电竞争,其实是一个相互补充的市场。无论从各个研究机构、咨询机构、券商做的报告都可以看出,钠电未来产业化之后,并不会占现有锂电市场过多的份额,会维持在20%左右的份额,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锂电只能卖半个地球,因为它的低温性能不好。钠电因为低温性能好,可以卖全球,因为寒冷地区都能卖,所以它是锂电很好的补充,锂电能做的客户,钠电可能不太能做。钠电能做的客户,锂电的低温性能不好,可能也不太能做,这是我们为什么作为一个锂电企业一直想推钠电的原因。”
布局钠离子电池,对于中比新能源来讲,营收上也将会开辟新的增长点。中比新能源财报显示,2022年,中比新能源实现营收2.49亿美元(约合18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72.2%。
对于钠离子电池业务,李云飞寄予厚望。“锂电和钠电两大业务将是中比新能源未来增长的双轮驱动。”他表示,在技术、资本两方面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有望成为未来的钠离子电池头部企业。“电池本身是一个重资本投入行业,资本驱动也比较重要。所以企业必须具备持续融资的能力。”他计划,未来将钠电业务单独成立一家新主体,并独立于锂电业务而发展,“我们会努力把这个公司独立出来进行IPO。”
关键词: